本报记者 安群英 通讯员 胡麟
退休后,他从“单位人”转换到“社区人”,工作岗位变了,地位变了,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变,为大伙服务的这颗心还是热的。昨日上午,大学路桃源社区47号院的居民找到记者,为的是夸赞身边的一位活雷锋——他们的“院长”李太福老人。
集资修路改造环境
桃源路47号家属院有160余户居民,是个没有主管单位的大杂院,院内土路坑坑洼洼,墙角杂草横生。退休后的李太福决定从改善楼院环境做起。他主动敲开邻居家门,摸底了解情况,与院里的老干部研究改造计划,向全院居民发出集资修路倡议书,短短几天时间,就集资两万多元,在二七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了楼院道路改造工程。近70岁的他搬砖运土,挖沟平地,让大伙十分感动。院里党员干部妇女儿童齐上阵,两个月整修硬化路面600多平方米,黄土路没有了,居民出行也方便了,大家推举他当桃源路47号院的院长。
捡来花草美化庭院
大杂院资金短缺,想给居民干点事不容易,但李太福老人就是一门心思,不花钱也把楼院打扮得温馨。
李太福在院内14个门洞中,选出13个从单位离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任门洞长,组建了院委会,原来没人管理的大杂院,有了自己的组织和管理制度。
响应市委市政府改善人居环境的号召,李太福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几乎跑遍了市区和近郊周边的各个角落,把绿化部门更新换代的花、草,用自行车驮回家,栽种在院内。如今47号院冬青、石榴、柿子树、月季花栽满庭院,冬季有绿色、夏季百花开,院内道路成为一条清香宜人的绿色长廊。
称职的楼院“管家”
楼院改造好后,办事处又投入资金给楼院安装了五件健身器材,成为居民的宝贝疙瘩。李太福召开全院居民大会,告诉大家如何爱护健身器材,写上小黑板,告诫中小学生不能损坏,谁损坏谁赔偿。
从单位到社区退休十年,李太福替民警核对户口,清查流动人口,为花草树木修剪枝条,修补地面……像这样平凡叫人挂心的小事,举不胜举,大家都叫他“李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