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小小说
深陷娱乐圈29
掌故
郑邑旧事
新书架
图片新闻
文苑撷英
图片新闻
往事漫忆
朝九晚五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民国年间郑州的猪市

王瑞明 杜丰芮

猪肉,历来是郑州大多数居民的主要副食品之一,特别是京汉、陇海铁路在郑交会,商贾云集,人口增多,酒肆、饭馆、小吃店生意兴旺,对猪肉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经营猪肉的店铺,大街小巷均有,这些猪肉铺的货源大都来自猪市。民国年间,郑州有了三个猪市,一个在东门外,另一个在窦府寨东,还有一个在西陈庄北头西侧;虽然前两个猪市形成得较早,但都不是太大,唯有西陈庄猪市伴随着老郑州商埠城区向西扩展,它地处市郊边缘热闹地段,很快形成了卖猪肉的集市,其经营场地、规模都超过了前两个,成为郑州最大的一个猪市。据村中几代屠户传人说:西陈庄猪市的形成,最早先是集中在村北兴起的一条东西走向不太长的马路上,附近除有少数几家杂货、烟酒、饮食店外,路南北两侧有多家猪店。这些猪店,既为四乡从事贩卖活猪的提供住宿和存放活猪的“猪圈”,也做贩卖活猪的买卖。每天清晨,猪店集中的路上摆放着四乡来卖活猪的和生猪肉摊。市区内的饭店、餐馆等饮食门店及举办婚丧宴席的人家,几乎都到这个猪市采买大宗猪肉。后来,在猪店处又形成一条南北走向的街,这条街上陆续出现了从事屠宰生猪的大小作坊10多家,屠户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一个批发中心——肉市,如永盛、茂记、福兴、广鑫等都是肉市有名的屠猪作坊。每日深夜,肉市的屠户就开刀屠猪,天一亮就将整片生猪肉上市,这些屠户不仅出卖肉、头蹄、脏物(心、肝、肺、大小肠,俗叫“下水”),也下调料入锅卤成酱熟食,卖给小酒馆及小摊贩沿街叫卖。

1927年7月,郑州市政筹备处推行新政,对肉市着手治理,规定“凡入市生猪 , 经检查,确定无病猪,方可屠宰,检验后方可允许出售”。还明令,“发现屠宰病猪上市者,处罚不贷”。1928年年初,郑州商埠规划铭功路是市中心,西陈庄则位于铭功路西侧,村中猪市影响城市卫生,与观瞻不雅,下令被关闭,继而迁往北郊去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