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文苑撷英
幽默
郑邑旧事
深陷娱乐圈30
随笔
朝九晚五9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小小说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邑旧事

郑州的土寨与寨门文化

蔡增俊

对一些历史性建筑的年代,在我们农村有一首顺口溜:唐修塔,宋修院,元修戏楼,朱打圈。这其中的“院”指书院,而“圈”则指从朱明王朝兴起的乡村土寨。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历史功能的消退,现在再到郊区已很难见到土寨、寨门之类的建筑了。但有数千年历史的土寨文化,不会因此而淹灭。人们总难忘记,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每遇风吹草动,散居在土寨周边的种田人,携儿带女,躲进那高高的寨围子里,吃饭睡觉便有了安全感。这种情况,在豫东叫“跑反”、“躲兵灾”,在豫西叫“避刀客”。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随时都可翻出这一页来。

其实修筑居民的生活安全体系,早在史前,人类开始群居的时候就有了。据《郑州文物志》载,1983年,在郑州西北23公里处,发现一座遗址。经发掘后,原是一座古城墙,定名为“西山古城遗址”,距今已有五千三百多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城墙。在此之前,人类只是在群居地周边挖一道壕沟,以防野兽入侵,如西安的半坡遗址,郑州的二里岗遗址、大河遗址等,而散布于郑郊的一百多座土寨大都修建于明末和清代后期。据咸丰十年(1860年)翰林院编修孙庆昂为重修须水寨而写的碑文中言:“须水城创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邑 率居民所筑,避流寇也……到咸丰年间,粤匪北来,颍亳捻匪乘机蜂起,自东南而西北扰及邻村,内外诸君,咸有戒心,妥同谋协力就旧址重修之,阅时三百日,费钱七千串,门垣筑,雉堞严,旗帜明,器械备,故辛酉之秋捻匪往还经过居民恃无恐也。”像这样创修于明、重修于清的还有弓家寨、毛庄寨、京水寨、东赵寨等,其余土寨大都创修于晚清。因当时郑州地区受太平军、捻军革命的影响,一时天下大乱,各村富户日夜不安,纷纷带头出钱出物,逼迫村民修墙打寨,以防不测。

有了土寨就有了寨门文化,一般的寨门上方立有村名或标明方位的“佛祖西临”“紫气东来”“南祥”“北安”之类的吉祥文字,而沟赵乡的洼刘村有一个向南开的寨门,正对村中的天爷庙,故题“玉皇书院”四字,两边题联“人生在世乃文乃武,天意循环一乱一治”。弓寨村只有一个向东开的寨门,门上有两层门楼,飞檐翘角,气势辉煌,为郑州地区最豪华的寨门。上有对联“楼望红霞夕照,门迎紫气东来”,乃曾做过四川川东兵备道台的弓翊清所题。来童寨村有东西两个寨门,因在黄河大堤之内,故河道大人在东门上题“淮海屏障”,在西门上题“燕云带丽”。而东赵村有五个寨门,东门题“达汴通衢”,南门题“气接管城”,西门题“瑞连广武”,北门题“秀映黄流”,还有一个西南门,上题“祥呈中岳”,把出门能到达的地方别出心裁地写在寨门上,使人耳目一新。这些全出自该村同治壬戌(1862年)举人曾做过南阳府学训导的黄在东先生之手。可惜,这些知名文物经过“文革“后,早以损失殆尽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