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 为3000亿喝彩
笔下有提案 心中装民生
扩内需 保增长 调结构 促发展
全神贯注
城乡医保无缝衔接
助农民工创业无虞
打造中部会展之都
业委会数量要达标
广告
公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扩内需 保增长 调结构 促发展

本报记者 党贺喜 张冯焱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这是市长赵建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当我们把“静态”的12%置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动态坐标系”上来考量,不难解读出12%背后的“潜台词”:在当前发展困难的共性环境中,12%的增长率,彰显的是郑州责任,展示的是郑州力量,凸显的是郑州活力。

如何实现12%的增长率?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沉着应对,共克时艰,坚决打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硬仗。”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此“题眼”纷纷指点江山,各抒己见。

1 向项目建设要潜力

“报告中提出的扩大投资需求、扩大消费需求和积极落实财政金融政策这三项举措,其最终落脚点都要在项目上见高低。可以说,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市发改委主任王广灿代表是这样理解项目的要义的。

回望过去五年,权威统计资料恰恰对“生命线工程”做出坚实注解:五年间,我市共实施各类重点项目643个,累计完成投资1877亿元,年均增长44.1%。

代表委员们认为,正是大项目带动和拉动了跨越式发展,提升了发展实力,激发了发展潜力。抓重大项目建设是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来自市发改委的相关信息表明,今年,郑州将开工建设200个以上超亿元的重大项目,预计完成投资超过1200亿元。

但仅仅认识到项目的生命线意义还远远不够。项目哪里来?项目如何快速高效地落地开花?这更是企业家关心的“终端话题”。李继德代表、林智委员说,保项目就是保企业,保企业就是保发展,保发展就是促和谐。如何使企业到政府职能部门办事容易点、程序少一点、效率高一点,是大家所急切期待的。

2 向工业经济要实力

论及工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任何概念化阐述都不如数字化表述更直接、更有说服力:去年,全市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484.7亿元,是2003年的2.4倍,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40.7%提高到49.4%。

原市经委主任张文田代表现已“转岗”为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主任。对工业经济,他说:“工业强市的鼓点必须敲得更响亮,工业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灵魂作用必须保持的更持久。而在当前,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为迫切和重要。”

中原区是郑州现代工业的发源地,也是传统工业的聚集地。张建国、何建生等代表直言:振兴西区,对郑州的“均衡发展”、快速发展至关重要。而振兴之举的先决条件就在于对西区的项目摆布、产业布局甚至每一个支柱行业的龙头企业发展等,都要做出可持续性科学规划。

工业要振兴,企业要发展,就必然呼唤更好的“生态环境”。结合今年全省开展的“企业服务年”活动,市经委主任史占勇代表深有感触地说:“今年,要力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这‘三难’。”

3 学会危中寻机 借机发展

的确,12%,这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数字。从国际大背景看,目前经济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期。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3.7%下滑到2.2%,为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如果说金融危机把大家置于发展的波涛之中,那么,谁首先学会在游泳中“换气”,学会应对自如和加速创新,谁就不仅不会被海水所呛,而且还能游到成功的彼岸。

“加快转型升级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唯一出路,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代表谈到。登封市将按照短期拉投资保增长、长期调结构促转型的思路,大力实施“转型提升”战略。坚持“存量”与“增量”并重,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难题,力争使现有企业为保增长打牢基础;不遗余力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确保工业投资力度不减、速度不降,为保增长蓄积后劲;坚持“改造”与“培育”并举,促进产业转型,在新的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际国内战略投资者,重组和嫁接改造市内骨干企业,引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带动新兴产业壮大发展。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讨论审议中,更多代表委员谈到的是士气与战术。袁占国代表、石聚彬委员、邢永杰委员几乎是“不谋而合”:困难时期,有的不敢发展,有的没钱发展。而实际上,低潮时的发展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智者往往是“危”中寻“机”,借“机”发展,敢于发展,善于发展。

石聚彬委员说,大批农民工从外地返乡,他们的力量不可低估,有的带着先进技术,有的拥有好的工作经验。今年,政府提出建立扶持农民工创业资金政策非常好,作为本地企业,要给他们提供干事的机会,帮助他们创业,并利用这些成熟的技术人才,发展好企业。

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们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虽然遇到了金融危机,但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下降,进入市场门槛降低。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正是发展的机遇,希望政府提供贴息贷款的力度再大些,完善项目推介机制,加强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满足企业对信贷资金的正常需求。

邢永杰委员的见解说出了众多企业家的心声:“企业要发展,必须有核心技术,目前我市企业创新意识还不够,有的只停留在重复生产上,仿造的多,创造的少,政府要多做技术上的引导,帮助有实力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在产学研联合方面多提供交流的平台,促使高科技成果早日转化为经济效益。

两会特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