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州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杨祖伟作了《郑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贯彻“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紧紧围绕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不懈地抓学习、抓管理、抓创新、抓科技,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检察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刑事犯罪
5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公安、国家安全机关提请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66038人,经审查,依法批准逮捕54832人,共受理移送起诉62914人,经审查,依法提起公诉59290人。同时,针对各个时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重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型犯罪。共批准逮捕这类犯罪嫌疑人32883人,提起公诉34627人。
【关键词】职务犯罪
五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828件996人,渎职侵权案件405件479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共计8540万元。其中,共办理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大案436件466人,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218件245人,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涉嫌职务犯罪要案103人。
【关键词】商业贿赂
积极参与治理商业贿赂,深挖窝案串案,严厉打击了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贿赂犯罪案件,共查办商业贿赂犯罪案件198件232人,涉及国企改制、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医疗卫生、产权交易等20多个行业和领域,涉案金额8663万元;加大对重大安全事故和破坏环境资源渎职犯罪的查处力度,共查处此类案件83件92人;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105件147人。
【关键词】诉讼监督
在刑事立案监督中,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依法监督立案341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撤案68件。在侦查活动监督中,决定追加逮捕1097件,追加起诉581件;对不符合逮捕条件的,决定不批准逮捕7092人;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决定不起诉751人。对诉讼监督中发现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坚持一查到底,共立案侦查涉嫌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司法人员172人;立案侦查涉嫌刑讯逼供犯罪的司法人员16人。
【关键词】民生为本
强化民生意识,坚决查办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征地拆迁、医疗卫生、教育、就业等领域发生的直接危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坚持检察长接待日、下访巡访和联合接访,通过网上举报、电话举报等措施,为群众开通举报“绿色通道”。对于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实行救助制度,按照“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群众满意”的标准,成功息诉了一大批涉检信访老案。
【关键词】创新机制
2003年,郑州市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成立案件管理中心,运用计算机网络对所有案件从“进口”到“出口”实行流程管理,确保了案件无流失、无超期、无赃款赃物滞留。为了确保案件质量,郑州市检察机关还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推行非法证据排除机制,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推行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邀请知名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严把法律适用关;制定了案件质量考核标准和考评细则,通过普查、抽查、精品案件评比和错案分析通报等各项制度措施,对所有办结案件的质量进行终端评价,进一步提高了案件质量和办案效率。
【关键词】宽严相济
2006年,郑州市检察院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规定》,明确适用范围,规范适用程序。在坚持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对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犯、过失犯,以及因亲友邻里纠纷引发、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坚持无逮捕必要的不捕,无起诉必要的不诉。五年来,共对3305人适用无逮捕必要不捕措施,对635人适用相对不起诉决定,减少了社会对抗,增进了社会和谐。
【关键词】2009
2009年,全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积极参加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特别是金融、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的犯罪活动;依法查办和预防影响民生、影响新农村建设、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势头;严肃查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努力在更好地保障公平正义中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