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生活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的初体验
下午不是用来想念的
西方男人为什么怕离婚
将来的那个人
萝卜花盛开
走老路是一种悲哀
忍受好事
一位“富爸爸”的教子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一位“富爸爸”的教子经

再富也要穷孩子

黄远风喜欢养花,他说养花的过程给了他很多启发。你看,那些施了肥、在温室里开得很娇艳的花往往一拿到室外,一旦遇到点风雨就蔫儿了。而那些一直生长在户外的花,经历那点风雨算什么。最后他总结出,养孩子就像养花,培养有战斗力的孩子,就得让他吃点苦!

让孩子怎么个“苦”法?他从来没有让孩子坐公司的车去上学,原来是妈妈打车接送,而自打上了二年级之后,就没有接送过。晓雨就读的学校离家有五站地,他每天不得不六点钟就起床准备上学,而每到放学的时候,家长排队接孩子的现象司空见惯,只有晓雨形单影只。年龄小,怕坐过站,他把十几个站名记得滚瓜烂熟。晓雨所在的学校,老师、学生都不知道这个“穷孩子”有一个“富爸爸”。

去年春天回老家过年,黄远风夫妇坐飞机,却让儿子跟一个老乡坐火车硬座回家。“飞机、卧铺是舒服,但是你还没有条件达到。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我想让他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在他的家里,孩子得干家务,因为通过干家务,孩子才可以得到零花钱。因此晓雨小小年纪就知道权衡轻重了,一旦超过自己能力的东西就暂不要了。比如手机,他用的是父亲淘汰的一款旧式手机,他想换个新手机。“可是那样我就得干很多家务,否则得考双百分,我想了想,考双百有点不可能,就朝最近的目标努力,如考一个百分我就可以换一双新鞋。”

让孩子生活节俭,并不意味着让孩子不会支配金钱。因此他应酬的时候,遇上周末,就带上孩子。不是叫孩子去花天酒地,而是在整个过程中,让瘦弱的孩子充当一个服务员的角色,哪位叔叔阿姨的茶杯空了,爸爸一使眼色,儿子就立马端着茶壶去给客人倒水,服务员想帮忙都会被黄远风阻拦。而最后,去结账的也是孩子,每次结账都让服务员吃一惊,而晓雨接下来的“老练”更是让收银员们大跌眼镜,他不仅会仔细地对账单,而且还会问是否有什么优惠活动和打折,他总会给爸爸争取到一个最优惠的额度。

黄远风常说授他家财万贯,不如教会他谋生的手段。“将来,如果他有能力,我留钱没必要,他如果没能力,留钱更没必要。”这是黄远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舍得把孩子“推出去”

现在的多数孩子,只有一个位置——接受关怀、接受保护、接受给予。这种惯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黄远风认为,家长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惯性,让孩子独立。一个不能独立的人,学习成绩再好,走上社会后,最终也会被淘汰。因此,黄远风对孩子的异类教育还体现在“放养”上。

“对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对孩子的呵护太多,反而是害。父母不当拐杖要当向导。”10岁的时候,晓雨就被爸爸“放”了出去。暑假,黄远风让儿子跟另一个同时是十来岁的小老乡回福建老家。北京到福州,那么远的路程,而且到了福州,还要转长途车才能到老家,这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发憷的旅程,更何况是两个孩子。

这是一个可怕又艰难的旅程。无奈的晓雨战战兢兢上了车。一路上,他牢记妈妈的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保持手机有电随时联系。”饿了吃方便面,困了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孤独、恐惧、担心是至今留给他的记忆。

这个旅程,对于黄远风夫妇来说同样是惊心动魄的。孩子上车几个小时候之后,他们给儿子打电话,没人接听。打了几次之后,手机却又关机了。这下子让人坐不住了。没想到,这时候,儿子的电话却打过来了。原来,机灵的小家伙悄悄躲到了厕所里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他说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有手机,所以他没有接妈妈打来的电话。没料到,孩子的防范意识很强。以后的每个寒暑假,黄远风还是放心地让儿子独自回老家,他知道会一路颠簸,知道老家的生活条件远不如北京,但他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父母学习放手的机会。

因为经常独自出远门,晓雨的应变能力可不是一般同龄小孩能比的。有一次,他下了火车正准备乘车回家,突然被两个乞丐拦住,说刚下火车到北京找亲戚,钱丢了,而自己是第一次到北京,希望晓雨施舍点钱。晓雨身上钱不多,正准备给他们一人一元,乞丐们却开口了:给我们每人3元,我们要坐地铁。晓雨的小脑瓜子立马转开了,既然是第一次来北京,咋知道坐地铁是3块钱呢,肯定是骗子。立马掉头就走,走后再回头,发现真有警察过来抓那两个乞丐,这无疑证实了他的猜测。

看着小小年纪的儿子经常自己计划假期,从容不迫地准备行李,而且灵活自如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黄远风很是欣慰。

他说自己对孩子的这种教育看似“狠心”却是厚爱,因为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辈子,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如何面对世事和处理世事,他相信孩子在将来就有本事独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教孩子感恩施爱

很多父母感慨,现在的孩子不知感恩,因为接受的爱太多,慢慢失去了自己爱别人的能力。黄远风经常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回家看望老人,在家里住一阵,而且有意识地把孩子带上,让他亲身感受孝敬爷爷奶奶。

不仅关爱亲人,黄远风对待朋友也热情真诚,即使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他也同样施与爱心,轰动京城的由北京当代女子医院出资承办的“10万女性宫颈疾病免费大筛查”就是黄远风为社会做得实事。看望病人、捐助贫困家庭、做公益活动……黄远风都尽可能带上儿子,他希望儿子也能尽一份自己的爱心去爱别人和关注弱势群体,从小让他懂得: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与孩子一起为公益事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善于与人交往。”

父母是爱心传递的使者,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晓雨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感恩和施爱,也明白了生活就是这样在真善美之间不断流动及循环的。因此,他没有许多孩子常有的那种专横、霸道、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相反,却是个懂得体贴、关心、照顾别人的“小大人”。他不仅没有一些富家孩子身上的那种骄横,而且可以说是比一般家庭的孩子还要显得“谦卑”。在饭桌上,他会帮别人倒水沏茶。而与小伙伴相处,看到好吃的他从不独享。有客人来家里做客,他小小年纪就会主动下楼迎接、相送。   摘自《家庭之友》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