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第七版
第二届“创意市集”周末开张
■体坛动态
中原大舞台
鹰城美女三月天
低票价邀您走进艺术殿堂
图片新闻
两部新影片
献礼妇女节
河南建业完全赛程
大学生篮球联赛
西北赛区昨开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上接第七版

(上接第七版)

40.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产学研共建研发机构、共担科技项目、联合技术攻关。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引导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形成开放式创新网络。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每年选择30个项目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并给予重点支持。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投入和利益分配方式,探索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的新体制。鼓励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人员互派和交流,积极开展经常性的高层次、多领域产学研活动。

4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科技行政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加强规划引导、制度建设、政策调控和公共服务上来,转移到组织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上来,转移到推进科技进步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转移到提供优良的创新服务环境上来,实现科技项目实施、经费分配、科研成果评定等方面的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提高自主创新的效率和效益。推动公益类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动转制科研机构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民办科研机构,鼓励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科研机构,在计划立项、技术职务评聘和技术性收入减免税优惠等方面享受全民所有制科研机构同等待遇。

42.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养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管理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培养引进专项计划,引进两院院士和担任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的首席专家,吸引各类博士进驻郑州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稳定的海外人才引进渠道和工作机制。对重点培养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专项资助。建立符合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制订职务成果转让实施细则。大力宣传我市自主创新的典型经验,重奖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增强和激发全市人民的创新意识。

43.拓宽自主创新投融资渠道。加强科技专项资金管理,稳步增加财政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探索财政投入新方式,对企业承担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行“事先引导、事后补助”的办法,鼓励企业成为投入主体。鼓励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进入创业投资业,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向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鼓励科研单位与商业银行开展新业务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给予优惠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大力发展科技保险。

44.提高自主创新社会化服务水平。构建以提供研究开发前沿性技术、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为主的技术研发平台,以提供检测、试验条件为主的检测实验平台,以提供科技文献、标准、情报等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以提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主的技术转移平台,为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民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科技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4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创造与保护机制,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为鼓励自主创新、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实施专利战略,把获取专利作为科技项目立项、科技进步奖评审及科技型企业认定的重要条件。建立市级专利专项资金和维权补助资金,并逐年增加投入,对申请和授权的专利给予补助。设立示范培优、专利技术转化实施资金和专利奖,对核心技术专利和在产业化实施中产生较大效益的专利予以奖励。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鼓励企业和行业组织建立国际标准跟踪机制,积极参与制订和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七、保障机制

46.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成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新闻媒体要广泛深入宣传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建设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典型经验,积极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对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督查,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7.强化人才支持。坚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人才配置市场化、人才评价科学化、人才服务产业化、人才市场专业化。实行柔性引才引智策略,鼓励各类人才通过讲学、兼职、担当顾问、项目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方式和途径参与城市建设。建立完善人才的竞争、激励和选拔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使用弹性工作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48.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财政性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专项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目标清晰、受益直接、类型多样、操作简便、专项补贴与综合补贴相结合的财政补贴制度和税收优惠措施,支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保险补贴等经济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城市建设。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资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体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

49.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办事效率。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首问责任制度和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实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逐步建立全方位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完善投诉事项和投诉案件暗查暗访及情况上报、通报制度,严厉查处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许可、执法执罚中的乱作为、不作为、效率低下等问题。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道德建设、产权改革和法律约束,建立健全政府、企业及个人信用监管和激励惩戒机制。完善和推广社会信用评价系统,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发挥信用信息改善信用环境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政策壁垒,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和偷逃骗税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宽松、公正的创业发展环境。

50.建立考评机制。按照硬化标准、细化考核、量化评分、优化结果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考核评估机制,实行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与集中检查相结合,考评与奖惩相结合。设立全市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建设专项考核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