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嵩阳办事处牛年“亮剑”
图片新闻
旅游
石淙美景何人所建
图片新闻
专盗机关 5人被诉
“七品官”登封当司仪
图片新闻
上坟失火 烧毁山林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石淙美景何人所建

程胜利

石淙河,又名平洛涧。自古就以其山奇水秀著称于世,被武则天看中并多次光临后更是名扬华夏。唐僖宗光启年间(公元885年~888年)进士郑谷游嵩山时赋诗咏中岳风景,其中一句是“石淙水边堪会饮”,于是“石淙会饮”成为嵩山八景之一。

石淙河之水,源于嵩山东麓九龙潭。千回百转,到这里忽逢怒石峭壁,汇积成潭,水色墨绿,深不可测。周围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水击石响,淙淙有声,故名石淙。石淙河两岸怪石嶙峋,形象各异。历代文人多有形象描述,如“老翁颔首”、“童子击掌”、“苍鹰展翅”、“卧牛反刍”等,十分生动。但描述最确切的当属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公元1623年他在游石淙河时写道:“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至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岗山峡间,有当关扼险之势,水沁入胁下,从此水石融合,绮变万端。绕水之两崖,则为鹄立,为雁行。低者屿,高者台,愈高,则石之去水也愈远。乃又空其中而为窟,为洞。揆崖之隔以寻尺计,竟水之过以数千丈,水行其中,石峙于上,为态为色,为肤为骨,备极妍丽。不意黄茅白苇中,顿令人一洗耳目也。”

武则天十分喜爱石淙河,命武三思在这里修建了三阳宫,据史载,三阳宫的御苑东西长二十里,“池亭奇巧,削峦起观,璇宫瑶台,极为壮观”。公元701年,武则天率领太子显、相王旦、梁王武三思等贵族显宦来石淙河游览,于车厢潭中的乐台之上大宴群臣,鼓乐丁冬,舞女舒袖,一片升平气象。武则天诗兴大发,与群臣各咏纪胜诗一首,刻于涧壁,留存至今。诗文自然是应景之作,但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薛曜一手好字,骨锋瘦劲,刚健俊逸,则是墨林珍品。细读“摩崖碑”,其中天、地、君、臣、日、月、圣、星、国、初等字都是武则天自造的字,这也是则天其人的一大特色。

石淙涧有许多富有神秘色彩的天然石洞。北崖下的“娘娘洞”,洞里阴润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相传武则天曾在此洞避暑。洞内有一块长方形石板,因武则天曾在上边睡过觉,称为“娘娘炕”。这个洞北边还有一个石洞,俯视可见游鱼。名日“观鱼洞”,这里的鱼据说七月逆水而上,八月顺水而下,有“七上八下”之趣。

武则天曾多次光临石淙河避暑游幸,有时数月不回京都。大臣狄仁杰、张说屡次上疏劝谏:“峨坂之峻,过夏涉秋,道环山险,扈从兵马,日费巨资。”武后接受建议,拆毁了三阳宫。

20世纪80年代,冷清了一千多年的石淙河畔突然又热闹起来,一部三国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正在拍摄,导演选中了石淙河作为“火烧博望”的外景地。霎时,石淙河谷狼烟四起,战马嘶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突火而逃,诸葛亮在这里取得了他出山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摄制组走后,石淙河的石崖上留下了“博望坡”三个大字。

石淙河发育在一条近东西的断层带上。断层位于石淙河的北岸,断层下盘为古生界上寒武统白云岩,上盘为古生界下二叠统页岩夹砂岩。上、下盘岩层均向北西倾斜,倾角较平缓。断面附近岩石破碎,胶结后形成断层角砾岩,厚1~2m属正断层。石淙河沿断层流淌。石淙河岩溶地貌以前称喀斯物地貌,1967年我国统一改称岩溶地貌。石淙河岩溶地貌明显的有溶沟、石牙、石林及溶洞。发育在石淙河中的“乐台”是一块规模较大的石牙。观鱼洞和娘娘洞是天然溶洞。“乐台”的台面和河岸一排“石桌”的桌面,大致平整,是白云岩层的层面。岩溶地貌与石淙河水相互辉映,犹如一幅幅悬挂的山石水墨图,显得格外素雅,真不愧称其“小桂林”。明初诗人郑大原有《游石淙》赞曰:

驱车未到已闻声,隐耳轻雷哽不惊。

石淙参差人坐立,潭开莹激鉴真平。

徐风入沼回环转,曲水浮移委婉行。

敬借傅君舟棹用,不教河汉隔盈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