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把拜祖大典打造成强势品牌
政府工作报告
增强责任 提升能力
“全民创业年”力促稳定就业
工作分工确定
为绿城再添新绿
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能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2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建才

——2009年3月2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赵建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在解放思想中谋求科学发展,在克难攻坚中推进跨越式发展,在统筹兼顾中促进和谐发展的五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竞争激烈的发展环境,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求突破,凝心聚力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踏上了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由2003年的1074亿元增加到3004亿元,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65.9亿元增加到260.4亿元,年均增长3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3年的84.2亿元增加到288.8亿元,年均增长28%。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有5个县(市)经济总量位列全省十强,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持续发展。粮食生产连续5年保持增长,2008年单产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165.2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23.7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6%。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49.8亿元,是2003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9%。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6.8%。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72.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06.3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42.8亿美元,分别是2003年的3.5倍、2.3倍和3倍。

——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建成区面积由2003年的212.4平方公里扩大到3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7%提高到6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3.9%、32%和9.1平方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由308天提高到325天。农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公路总里程由6593公里增加到10898公里,电话、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年均增长31.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行列,并成功跻身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市属国有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惠及全民的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732元和7548元,分别是2003年的1.9倍和2.1倍。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067.2亿元,是2003年的2倍。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5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7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由22.4平方米、39.7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和46.4平方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8%和31.3%。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标志着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五年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视察河南、郑州时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中原崛起看郑州、提升郑州“六个力”、在全省发挥带头作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坐标,我市于2006年制定并全面实施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战略,成立了八个重点工程指挥部,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和一系列工作制度,以扶优扶强、产业园区建设、科技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管理、交通枢纽和物流、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八项重点工程为依托,以280个重点项目和22个重大发展项目为抓手,实施了一大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重大产业项目,“三个一千、三个翻番”的三年跨越式发展目标和“五个二”、 “31245”、“五个四”等年度奋斗目标圆满实现。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643个,累计完成投资1977亿元,年均增长44.1%。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了发展实力,激发了发展潜力,成为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

二、优化工业结构,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汽车、装备制造、铝、食品和能源工业等优势行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484.7亿元,是2003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0.7%提高到4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4260亿元和443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4.9倍和8.4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增加853家,达到998家,超百亿元企业实现“零”的突破,达到7家。

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园区达到16个,其中超百亿元园区达到9个。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877.5亿元,新增汽车产能15.5万辆、食品加工能力167.8万吨、铝加工能力126万吨、氧化铝产能70万吨,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产量位居亚洲第一,宇通公司城市豪华客车和城市公交车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速冻食品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10亿元,是2003年的6.3倍,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15家,研发中心达到412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2个、中国驰名商标11个。

三、加快建设商贸都市,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积极发展物流、会展、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启动了圃田、航空港两个物流园区和11个现代物流中心建设,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进口保税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航空物流业发展迅速,先后开通了郑州至中东、北非的国际货运航班,鲲鹏航空公司总部入驻我市,春秋航空公司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会展业发展迅速,硬件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博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及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第二届全球服务外包大会等大型展会。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汇丰银行、民生银行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额达到15.6万亿元,是2003年的19.6倍。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不断完善以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为依托的商贸流通网络。加快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建设,12个批发市场交易园区的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易初莲花、华润万家及大商、华联、苏宁等商业企业入驻我市。“家电下乡工程”全面推进。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