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博古斋
郑州地理
图片新闻
郑邑旧事
图片新闻
影视谈
1
15
文化漫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邑旧事

老郑州的行业自备电源

王瑞明 杜丰芮

民国初年,郑州所有居民、商业店铺以及衙署仍沿用落后的油灯和蜡烛照明。1914年8月间,在今大同路与敦睦路交叉口处,开始筹建明远电灯厂,建有三间小瓦房,10余名工人,安装了一台立式蒸汽发电机。1915年冬启用发电,发电总容量为75千瓦时。仅能供附近街道和大商号的照明用电,从此郑州有了第一个发电厂。1917年间,为利用金水河水利资源,扩充装机容量,明远电灯厂迁移至西关外金水河岸边(今二马路供电局院内),增添一台125千瓦时卧式蒸汽发电机组。1918年春正式向市区供电,并在钱塘里设一电灯营业处,对外开展业务。但因电厂设备简陋,装机容量小,远远不敷社会对电力的需求。自上世纪20年代初,郑州有些较大工厂企业及个别大商号亦开始安装自备电源,以解决生产生活用电的需要。最早装有自备电源的工厂是1920年建成投产的豫丰纱厂,建厂时,已设计厂内有发电厂一所,投资80万元,订购美制发电机组,装机四台,总容量为3500千瓦时,除供本厂动力用电外,尚余少部分供应附近地区用电。抗日战争爆发后,郑州几遭日机轰炸,1938年春,将机器全部拆迁至四川重庆市。

1925年,由于郑州交通便利,棉花行业生产兴隆,应运而兴了机器打包业,位于西陈庄的豫中打包厂是一家规模最大、机器设备完善、装配有小型发电机组的一家机器打包厂,每天轧花能打400多棉花包(每包250公斤),源源不断外运沿海几大城市。

1933年,平汉铁路郑州机械修配厂,可制造部分机车小配件,厂内安装一台10千瓦时的发电机组,供车间动力和照明用电。1948年,利用修配厂旧址在机务段院内,专设一发电厂,安装有50千瓦时蒸汽发电机组、75千瓦时柴油发电机组各一台,主要供陇海大院、路局机关、机务段与平汉、陇海铁路两家车站用电。

1934年,位于大同路西头五层高的“华阳春”旅馆,安装了郑州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罐笼升降式电梯,罐笼吊在井状的通道上缓慢地升降,这种升降机当年十分新奇,招来很多客人。后因电力不足,只好从上海购进小型发电机组来维持电梯的运行,一直坚持到抗日战争期间。除此之外,1947年年初,国民党设在大同路东头的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9月设在郑州城北的警备司令部都安装有15千瓦时汽油发电机组。还有位于乔家门的振兴商场、长春浴池和老坟岗个别戏院皆安装有15千瓦时汽油发电机组等,供本行业用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