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博古斋
郑州地理
图片新闻
郑邑旧事
图片新闻
影视谈
1
15
文化漫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

南极有约

初次谋面的朋友几乎十有八九都会现出几分惊讶:

那个穿越魔鬼不敢走的罗布泊的女记者真的是你吗?

那个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骑着骆驼跋涉六天六夜的女行者真的是你吗?

那个闯进军事禁区西沙群岛的小女子真的是你吗?

那个驾车走在川藏线、新藏线、青藏线的“野驴”真的是你,真的、真的都是你吗?

这样的发问毫不奇怪,因为我看上去很弱小,其实上帝赋予我非常好的体格;还因为我虽是平常女子,骨髓里浸透着男子汉的气概;更因为我虽天性温良,基因里却凝聚了北方民族的坚强。

问我下一个目标是哪?

我平静地答:南极。

问:之后呢?

答:北极。

再问:然后呢?

再答:我已经在地球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睡了一夜,还要到地球海拔最低的死海游泳……

“天地有大我,不做小女人”,当我在《七野驴横行天堂》扉页为朋友写下这句赠言时,万丈豪情溢满我胸,我要在世界海拔最高与最低的地方,在地球的最南与最北的两极,搭建自己的人生框架,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探寻的脚步,没有什么能折断我飞翔的翅膀。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负有一种使命。旅行中的我,是介于天地之间的一种媒介。现在,地球上的许多奇特的景观、陌生的地域,都向我发出邀请,我必须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地前去拜访,它们都会给予我不菲的回报。我知道,那不是给我个人的回报,而是给地球人的回报。我是使者,我的使命是,要把这些回报传递给所有能读到我的文字和图片的读者。

找到了组织

去南极,谈何易?

自己若是科学家有可能到那里考察。可惜自己与科研不搭界。

若以高级记者身份呢?我设法找到国家海洋局极地办,答复是,必须是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四大媒体的记者。我说,我虽非中央级记者,我写书在全国发行啊?他说:那你可以先报名,在这里备案,可你心理要有准备,去了中国的南极考察站,至少半年才能回来。啊?!我还要上班,还有年迈的父母,在读的儿子,怎么可以甩手走呢?罢,罢。

难道就没有别的蹊径吗?也许是我的诚心感动了上帝,网络帮了我大忙。在漫无边际的搜索中,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南方日报的一篇“班敦俱乐部一年走三级(南极、北极、珠峰)”的专题报道,一个传奇人物浮出水面。他叫袁健雄,在不到0年的时间里,他12次进西藏、6上珠峰大本营、曾带领广东首个女子自驾车队50余人穿越生命禁区——罗布泊。他策划了狂野东非的大型自驾活动,已连续四年在黑非洲东部的肯尼亚大草原领略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动物大迁徙的奇观。袁健雄的车轮已经碾过五大洲30多个国家:袁健雄在高端旅行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连上月球、去太空都不放过。若能认识他,去南极北极岂不唾手可得?于是,搜索班敦的网站,找到俱乐部的电话,顺利接通了。

带点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从听筒里徐徐传来,那充满磁力的声音,清晰美好。这就是袁健雄,大牌旅行家的声音。他告诉我,他接触旅游是从接触会玩的人开始的。他发现很多海内外成功人士,很会享受生活,他们认为,工作时尽心,休息时尽兴,如此劳逸结合,才是健康之道。我说:旅行是我生命的重要部分,也是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他说:我不希望别人去走完后来告诉自己,而是自己去走完回来告诉别人。

认识袁健雄,将我与更广大的世界联系起来了。我国还没开放南极之旅,班敦俱乐部2007年组织了三个团队去南极,在中国首开先河,我这次参加的是南极四团,虽然已经晚了一步,可毕竟是走出了这一步。

在我决定去南极的时候,正是中国第25次科学考察队从上海起程奔赴南极的时候,科考队经过咆哮西风带遭遇风暴的艰险磨难,到中山站附近海面被海冰困阻8天的惊险报道,令举国上下格外关注。

的确,南极是地球上的寒极,比北极还冷,平均温度是-62℃,苏联学者曾在东方站记录到零下89.2℃的低温。吐口痰,不等落地就变成冰球,尿泡尿不等落地就变成冰棍,什么人肯上那儿遭罪去?

南极还是风极,风势之强堪称世界之最,每年八级以上大风天就有300天。飓风风速达100米/秒,其风力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真得当心风把人卷出地球啊。

远在美国的老同学打来越洋电话:南极是亘古不化的冰川雪原,那里的天气不好的时候多,上不了岸,拍不了照 ,满眼看到的都是白茫茫、干巴巴的枯燥乏味景象…那样的地方看一看照片就可以了,不应该亲自去。

1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