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郑州市在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实现率先崛起、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抉择。借鉴先进城市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本文对郑州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中国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新世纪。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城市的竞争,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郑州提出建设带动中原、辐射全省、联动中部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符合世界先进城市发展潮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郑州市根据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确立的城市发展新目标、新定位,是郑州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上新台阶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促进中部崛起的必然选择。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大郑州带动、辐射、影响能力,加快构建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促进中部崛起、推进全国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关键所在。作为省会城市、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龙头,“中原崛起看郑州!”全面提升郑州“六个力”,推进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郑州责无旁贷,使命光荣。
(四)加快“三化两型”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了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城市目标,市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2008~2020的建设纲要。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可以有力促进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五)推进我市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纵观当今世界,城市竞争愈加激烈,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必须加快建设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
近年来,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求突破,凝心聚力抓落实,在解放思想中谋求科学发展,在克难攻坚中推进跨越式发展,在统筹兼顾中促进和谐发展,迈上了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一)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03~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由1074亿元增加到300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65.9亿元增加到260.4亿元,公共财政用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支出年均增长31.4%;城市首位度进一步提升,由15.7%提高到16.3%。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达到42.8亿美元,是2003年的3倍。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市有5个县(市)经济总量位列全省十强,有6个县(市)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
(二)城市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03~2008年,全市建成区面积由212.4平方公里扩大到3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7%提高到62.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5%、32%和8.9平方米;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农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5486公里,电话、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升。
(三)辐射全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逐渐形成。结构调整与升级成效显著,汽车、装备制造、铝、食品和能源工业等优势行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下转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