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今年在“两会”上提交的“逐步恢复繁体字”提案引发广泛争议,反对者,支持者,都是中土人士,但谁也没想到,半路上会杀出个洋程咬金,他是属于支持哪一派的?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对恢复繁体字言之凿凿:方块字堪称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字,中国大陆所使用的简化字终会恢复为繁体字,这种信心我从未动摇。(3月11日《东方早报》)
马悦然说,秦汉以后,直到简体字出现前,汉字几乎是没什么变化的。而这件事情最大的意义就是使中国的历史得以传承。他认为,繁体字与简化字相比,在读、写甚至领会文字内涵上更具美感。马悦然的说法,自有他的道理,但这仅是一家之言,不会也不可能算作汉字繁与简是好是坏的终极判断。譬如,他所说繁体字在书写与领会上更具美感,他看重的大概是繁体字笔画的繁复之美,繁复的方块字更具整体感,因而也更有美感。但繁复之美是美,简体字简约之美何尝不能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和美感享受?
在现实境况下,对部分本土人而言,有无繁体字与简体字取舍的争论,繁体字与简体字都是他们生活中的常态。在古籍的出版中,繁体字从来就没有消失过,即便在汉字书写中,繁体字也从未消失过。繁体字和简体字在生活中并行,从未在真正热爱本土文化人们的视界中消除、消亡过。
从承载功能上说,繁体字与简体字都具有承载先进文化的功能,也同时具有承载垃圾文化的功能。譬如,马悦然的同行,德国汉学家审视中国当代文学后,指斥本土的叙事文学为垃圾,那么,用简体字这种工具承载的叙事文学是垃圾,用繁体字承载后就能改变它的垃圾形态了吗?当然不能,就是用瑞典语、德语承载,它依然是垃圾。
本土有繁体字,后来又有了简体字,这是好事。它们将长期在这个世界共存。繁体字不会被消灭,也消灭不了。有心的人,没人教,也会去学习、掌握它。本土最重要的事情,是本土的人们多建设先进文化,少堆集垃圾文化。最好能让繁体字和简体字,共同繁育在本土人的身上。假如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和马悦然交流起来,认识的繁体字也好,简体字也好,比马悦然还少,这才是最让人沮丧、难堪、惭愧的事。 今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