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去年投诉举报量
个体户约占六成
“3·15”路在何方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今年权益日 务实维权进行时
快言快语
谨防互联网上
医疗信息欺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今年权益日 务实维权进行时
食品安全成投诉热点通信问题投诉与日俱增 寻医问药陷阱多多买房子买来大烦恼 监管缺位执法者被投诉消费者维权要理性

本报记者 孙志刚 侯爱敏 实习生 王译博 宁 甜 季明扬

昨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3·15”活动现场,哪些不诚信商家成为众矢之的?谁又是消费者眼中最难拔的“钉子户”?

“3·15”活动进校园

“快来看呀,‘3·15’投诉台就在咱社区。”昨日上午,在郑州三棉绿化中街,居民们奔走相告。记者看到,棉纺路工商所执法人员在“万家福超市”门前摆好咨询、投诉台和对比用的真假烟、酒、食用油等样品,闻讯而来的社区居民将咨询台团团围住。一位工商人员提起一桶5升装的假冒“金龙鱼大豆油”和假冒“金龙鱼调和油”,向居民讲解辨别的方法:一要看外包装上的标签,假的是不干胶材料,揭开有黏性,真的揭开无黏性;二是假的字迹模糊、印刷颜色偏色。听着工商人员的讲解,群众拍手叫好。

为了方便大学生投诉,市工商局在郑州大学设立了“3·15”投诉站。昨日上午,高新区工商分局工商人员还在该校举行了以“和谐校园系大家,维护权益你我他”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组织了消费常识“有奖知识问答”,并现场受理学生投诉。该校团委、学生会、各个院系还利用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消法》,普及消费者维权知识。针对学生容易通过网购上当受骗的情况,工商人员为同学们讲解网购防骗的技巧。活动现场,学子们纷纷表示,“3·15”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投诉就在身边,维权更加方便。“3·15”进校园也增强了学生的维权意识。

食品安全成投诉热点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最关注,也成为今年“3·15”活动现场一大投诉热点。

昨日,在紫荆山百货西门广场“3·15”的活动现场,消费者赵旭举着“家乐福超市卖过期食品”的牌子,向工商人员诉说自己的遭遇:今年3月7日,他在位于金水路玉凤路交叉口的家乐福超市,购买两包50g装的佳厨牌新加坡风味面食香料酱,回去打开后发现酱有臭味,一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居然是2007年1月10日,保质期24个月,已经过期50多天了。第二天,赵旭来到家乐福超市讨说法,一位姓林的主管表示该食品只是到期,不影响食用,让他回去放心吃,不会有事。后来,双方虽然有过接触,但一直未达成一致意见。

昨日,金水区祭城工商所工作人员受理投诉后,当即带着消费者赶到家乐福了解情况。家乐福的公关部经理王尚武,在验证了赵旭的小票和商品条码后,承认商品是家乐福所售,承认工作存在失误,表示以后会改进。对于赔偿问题,他表示,将进一步与赵旭沟通解决。祭城工商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在给予消费者赔偿后,家乐福还要到工商部门接受处罚。按照《消法》规定,将对家乐福处以1至5倍的罚款。

通信问题投诉与日俱增

信息时代,通信与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然而,有关通信的投诉也与日俱增。由于商家处理问题的态度不够积极,也造成消费者维权难。

昨日,在大商新玛特建设路店广场,张水旺老人推着自行车,车上挂着控诉铁通的牌子来投诉,老先生一到就引起众人围观。原来,张水旺老人家住西站路26号院,自2003年3月25日就开通了中国铁通的宽带,首次参加的是开通宽带2年收费600元的优惠活动,开通后一直受网速慢、不能正常使用困扰;2006年张水旺又续费,交900元参加另一项优惠活动,可续费还未到期宽带就被停机,他多次到铁通公司投诉未果。张水旺希望铁通能给自己一个说法。“我现在的固定电话用的还是铁通的,铁通不能这样对我一个老用户。” 张水旺气愤地说。

投诉现场,关于通讯问题的投诉很多,许多消费者对个别通信运营商不履行合同承诺十分不解,遇到问题反映后,运营商推诿扯皮的态度让人气愤。在现场,消费者刘宗豪投诉了他在伏牛路某通信运营商营业厅办理的宽带网速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他要求联通给予“1+1”赔偿。消费者洪贤礼反映,他在建设路一家营业厅办理的手机大众卡被突然停机的问题。遇到问题后,洪贤礼多次找联通工作人员反映,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赔偿,工作人员反而让洪贤礼随便告。一件件电信投诉被搁置,消费者伤透了心,但由于电信垄断的地位,还只能忍气吞声地使用。

寻医问药陷阱多多

昨日一大早,77岁高龄的杨美霞老人来到投诉现场。杨美霞介绍,她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年。去年,她看到某媒体发布的“关支灵”广告,称对治疗“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奇特疗效,2008年5月25日,她第一次花560元买了3瓶,同年6月22日又买了9瓶。服用到第5瓶时,出现头部红点、剧痒无比等过敏症状,后又出现胃部不适,随即停用。后来虽经过自费治疗脱敏,胃部仍常有不适,经历了痛苦的折磨。杨美霞找销售商要求退货,他们虽然同意退货,但一直推诿,时隔7个月仍无回音。

与杨美霞有同样经历的还有王女士。王女士去年11月花800多元在某商厦购买了“鹤寿中清贴”用于治疗胆结石,可用了三个多月也未见任何疗效。由于购买产品时开的发票又被商家以赠送产品的名义收回,连维权也没有凭证,只有自认吃亏。采访中,离退休干部张大爷也向记者诉苦,原来,他为给老伴治疗高血压,参加名医讲座,听信药贩子的话买了1000多元的药,不但老伴的病没治好,还耽误了治疗。一些黑心药贩就是抓住老年人治病心切的心理,进行攻心战术,欺骗老人上当。

买房子买来大烦恼

房地产投诉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合同“陷阱”更让人防不胜防。昨日上午,在金水工商分局组织的紫荆山百货西门广场投诉现场,68岁的冯梅玲女士高举着自制的控诉牌子来投诉,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冯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2001年的时候,与河南某某城市花园签署了购房合同,花60多万元购买了一栋复式住宅,而在交房时发现,复式楼居然是一楼住宅楼加地下室。“花几十万买回来的居然是不能居住的地下室”,冯梅玲在诉说中几度落泪。据冯梅玲介绍,她2005年向金水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审败诉后,去年又上诉到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中院的审判结果是发回重审,至今没有任何结果。冯女士希望通过“3·15”投诉还自己一个公道。

消费者吴宇翔也掉进了开发商的“陷阱”。吴宇翔2006年年初与郑州大厨房农副产品物流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套总额9.3万元的商铺合同,合同标的物为大厨房二期一间21平方米的商铺,本来约定2008年5月30日交房,可到现在还是地基。吴宇翔介绍,和他一样的业主还有130多家,他们多次与开发商沟通,一直未果。记者还从市消协了解到,近年来房产群体性投诉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开发商设置了“合同陷阱”,这些投诉处理起来也十分艰难。

监管缺位执法者被投诉

“3·15”活动现场,在消费者纷纷向工商人员投诉的同时,还出现消费者投诉监管人员不作为或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投诉现场,一些消费者把对监管人员的意见抖了出来。他们认为,监管缺位滋生了假冒伪劣商品,一些监管人员的不负责纵容了违法者的放肆。消费者王雪琳反映了集贸市场或批发市场内设立公平秤的问题。她说,自己经常到二环道果品批发市场买水果,本来市场设有公平秤,有时候能看到,有时候执法人员不在就没法复秤。还有种情况是,监管人员不负责任,有几次她在公平秤上复秤时发现缺了秤,监管人员就劝她说,小事你就忍了吧。“监管人员本来应该替老百姓说话,却反过来替商户说话,我想不通。”王雪琳认为,市场里设“公平秤”,事儿虽小,但能帮老百姓大忙,可是,一些监管人员执行不力,使黑心商贩缺斤短两猖獗。

还有市民反映,“3·15”已经成为形式,自己往年在“3·15”投诉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们呼吁有关方面应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消费者投诉,使投诉有回音,件件能解决,让消费者不要在维权的路上艰难奔波。

消费者维权要理性

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纷纷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主动维权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然而,如何理性维权也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者盲目向商家索赔,提出一些无法实现的要求,不但影响了投诉的处理,也使自己备受艰难维权的煎熬。

在紫百活动现场,出现一名消费者拿着一瓶某品牌酒要求赔偿5万元钱的事。该消费者称,自己买的啤酒里面有很多杂质,喝完便拉肚子,要求厂家赔偿自己的损失。由于他是在小店里购买的,没有购物发票,索赔也无凭证。后来,工商部门出面调解,厂家答应赔偿他100元钱损失,而该消费者坚持要求赔偿5万元钱,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市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出现消费纠纷后,要及时投诉,保留证据,调解过程中要理性对待,索赔要适度,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