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重要的会议至少要有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出席,结果没有一个省领导参加,而且除了教育部门的厅长、副厅长外,其他部门没有一位“一把手”到场。3月18日下午,出席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的一些广东高校的负责人对此提出质疑。
出席会议的领导级别愈高,愈代表领导重视,具体而言,往年广东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分管的省领导都参加,这一次却无省领导参加,自然让人浮想联翩,难免得出领导不重视的直觉判断。
当然,在一些时候,领导不出席不代表不重视,领导出席了也不代表就重视,但毋庸置疑的是,领导出席的确可以表明——起码在形式上是一种重视。
因此,我们固然可以鄙薄高校负责人的粗鄙判断,但不宜对其关切大学生就业、渴望领导重视从而疏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真诚表示怀疑,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为何高校负责人会得出“领导不出席即不重视”的判断。
应该承认,一个良好运行的机制应该是: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领导出席不出席一个样,如果是事涉全局的大事,即便领导不重视,权力序列上的各级官员也会举力办妥,然而探诸现实,有时这近乎奢望,会议规格高不高,不是因为议题重要不重要,而是要看出席领导的级别高不高。也正因为如此,一些领导被“绑架”,他们得学会平衡——这个会出席了,另一个会也得出席,不然另一方会不痛快;要事必躬亲——有些没必要的会议也得参加,起码得走个过场,以示重视。有人说,中国的官员太累,其实这个累正暴露了当前政令不通等诸多病症,因为如果领导不重视、不出席就无法让一些职能部门重视,就不会好好把事情解决掉,最终敷衍塞责,激起民怨。
一言以蔽之,“领导不出席即不重视”呈现了一些流习,而这些流习不除,所谓的“领导不出席即不重视”的思维惯性便不会消失。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