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交友琐议
周口关帝庙对联的来历
《搜索2009》
尚新娇的诗
11
25
连 载
图片新闻
寻找人生的安然之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11

那十几层楼高的冰山,我们在它的脚下,得仰颏欣赏,广角镜发挥不了作用,就像飞机炸鸟,无用武之地。拍摄角度不容选择,你只能坐在艇上,赶上哪摄哪,为躲避同伴的遮挡,有时不得不冒险探出半个身体。最担心的是有的冰川有裂缝,随时有崩塌的危险,小艇上下颠簸,只能不管不顾地胡乱瞎拍一气了,那刻,每个人都闭上了嘴,咔嚓咔嚓都是按快门的声音。

把酒临风冰海峡

12月19日,这是南极之旅中最明媚的一天。然而,由于海上浪大,预计上午登陆希望岛又没希望了。

怎么这么不顺利啊,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晴天,天蓝蓝,海蓝蓝,以为是最好的登陆时机呢,可却因为有浪而取消,登陆的条件是不是太苛刻了?

南极旅行就是这样,她属于“探险活动”,由于南极的遥远不易及和特殊严酷的自然条件,事先的计划再完美,等到兑现时也经常不堪一击。所以,船公司在签订旅行合同时,都有言在先,临时取消哪个项目都属正常。

暖暖的阳光总是可以驱散各种疲惫和烦恼,心情也跟着晴朗起来了。前方就是壮美的南极海峡。这是一条长48公里的海道,被南极考察人员称为冰川画廊。

袁茹告诉我,班敦一团和二团都没来南极海峡,因为那两次乘坐的破冰船比今天坐的船小一半,密集而坚硬的冰层无法犁开,就没法前进,这次终于有了机会。

这条海峡是巨大的冰川的产地,一个个晶莹壮观的冰川漂浮其间,我们的破冰船要小心翼翼地给漂移的冰川让路,南极在此时才终于向我们展现其傲岸雄伟的气势。

破冰船在冰川间穿行,密集的浮冰像凝固的白云塞满航道,我们的船就在这大大小小的云朵中穿行。那冰川有的二百多米长,像一堵厚厚的城墙,有的一百多米见方,像一个漂移的篮球场,有的像巨型的古堡,而稍小些的浮冰则千姿百态了,有的像怒放的花朵,有的像海龟,有的浮冰上竟然有海豹安然地睡觉,有海狗淘气地玩耍,更多的是企鹅,它们很快乐很得意地望着我们,好像在与我们比试:你们人造的船赶得上我们的冰舰么……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打破了海峡的宁静,人们的目光循声望去,看到右前方冰峰雪雾腾起,一个巨大的冰块挟着雪雾坠入水面,平静的海面顿时涌起壮阔的浪涛。这突如其来的景观,先是把大家吓了一跳,待到明白眼前发生的是冰崩时,根本来不及抓拍。后来从较远的地方还隐约地传来沉闷的冰崩声。冰崩是南极的自然现象,南极漂移的冰山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希望湾——阿根廷科考站

当看到那个希望湾又出现在视野里,我说又回到早晨抛锚的海面了。同伴们表示怀疑:不大可能吧?

我说,你看岛上的红色小房,那不是造成经过的阿根廷科考站么?后来证实,我说的一点不差,我们将在这里等候,若傍晚风浪平息,我们就有可能登陆了。

下午4点多钟,广播响了,让大家按照事先编排好的小组准备登陆。我知道这次登陆对于我们是多么宝贵。按计划6次登陆,现在已经失去了两次。

希望湾建于1951年,是阿根廷在南极半岛的聚集点。

远远地我看到4个小孩子跑进小木屋,我原以为是来岛上探亲的家属,后来得知,他们都是岛上的居民。

在南极主权问题于1959年被冻结之前,许多国家对南极辽阔的冰原以及它所覆盖的巨大资源垂涎三尺。为了制造话语权,一些国家通过发行标有其所要求的南极领土的邮票、出版地图、建立纪念碑、设立邮政局等方式,来证实他们对南极领土要求的合法性。最出格的是阿根廷竟在20世纪70年代“制造”了一些“南极原住民”——鼓励一些条件出色的夫妇,志愿到南极岛上居住并生儿育女。就这样,1978年,第一个南极人在这个希望岛诞生,成了世界上罕有的“南极原住民”了……

岛上有很多低矮的橘红色的小房,包括学校、社区中心、邮局、小教堂和实验室。

从外表上看,这些建筑毫无生气,走进去,却是又一番天地。原木的地板、卫生间、图书室,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一批又一批的科考人员和为数不多的居民在这里度过了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时光。

所有的房子都是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踏着小木梯才能进屋。

岸边矗立着一个大石碑,上面画着圆形的图标,人们纷纷在纪念碑前留影。

再向前,是一个方形的矮小的小石头屋子,前面有西班牙文字说明。我不懂,正巧凤少璇小夫妇走过来,经翻译,得知,这个小石屋,是1901年至1903年发现这个岛的3个瑞典探险家住过的,他们在这里靠吃海豹、炖企鹅和一瓶白兰地维持生存,整整3个月后,才得救。希望湾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这三位瑞典探险家而起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