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瓜成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
巩义高效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
图片新闻
巩义大力推广清洁生产
荥阳技术辅导到农田
4000年前岩画现嵩山
设立百万元就业培训资金
百岁老人补助社会化发放
打造文化“朝圣之旅”
28户居民搬出古县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黄瓜成了农民增收的香饽饽
——中牟县大段庄村发展“订单蔬菜”走上致富路
今年黄瓜丰产丰收,价格也好,给大段庄村的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孝强 实习生 韩 英 文/图

“大棚变车间,黄瓜靠订单,不愁没销路,户户都赚钱。”这是中牟县官渡镇大段庄村群众对“订单蔬菜”的赞誉。开春以来,这个村的黄瓜订单额突破600万元,户均增收达1200多元。

先给黄瓜找“婆家”

阳春三月,在大段庄村大棚前,村党支部书记王全立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棚,向记者道出了农民的心里话。

大段庄村是一个典型的蔬菜专业村,全村1100口人960多亩耕地。为了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村党支部通过实地考察和科技培训,引导农户应用生物农药、防虫网、频振式诱虫灯等新技术、新成果,村民热情高涨,家家户户建大棚种植黄瓜。

为了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对接,他们先给黄瓜找“婆家”,先后与郑州几家大型超市签订长年供应合同,并通过市场销售网络,在郑州、武汉、广州、西安、沈阳等地建立特约经销点。去年冬天,蔬菜价格的旺季,客商走进田间地头,一次就拿到300吨的黄瓜订单。今年一开春,他们又组建了“大段庄新特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使村里订单农业有了第二个“婆家”,看着自家的黄瓜不出村就能卖上好价钱,农民笑得合不拢嘴。

黄瓜订了“娃娃亲”

大段庄黄瓜有了可靠的“婆家”,农民对发展订单农业致富的信心、干劲更足了。于是,他们围绕生态经济的发展目标,全村规划出680多亩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还聘请工商、质检等部门全程监控,打出了“大段庄新特绿黄瓜”品牌。眼下,虽然春季二茬、三茬黄瓜才刚挂果,可王全立却异常忙活:来自贵州、黑龙江、山西等地的电话一个又一个,让他应接不暇,心急的贵州经销商甚至还提前汇来现款,让他一定要按原计划收购黄瓜。他说:“今年,俺村的680多亩无公害黄瓜又被订了娃娃亲了。”村民王六兴是“大段庄新特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每年外销黄瓜400多吨,他一家4口人,投资近10 万元,搞了三个日光温室,连片建起了标准化多功能日光温棚,率先在全村搞起了设施农业,年收入5万多元,日子过得很滋润。

有了名气,又保证质量,大段庄黄瓜成了商家争相“下聘”的香饽饽。连续两年,黄瓜刚挂果,收购商就提前结下“娃娃亲”进行收购。

当好黄瓜“娘家人”

“今年黄瓜丰产丰收,价格好,每斤卖到2.3元以上,我们农民感谢党的好政策,守住土地也能赚钱。”在村东头,一辆辆卡车停在了路边,定点收购,集中装运,发往省内外市场。看到这种情形,王全立越说越激动。

今年春天,他们从日本、以色列引进袖珍黄瓜进行轮种和套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同时,订单收购提高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诚信度,村民吃了定心丸。

黄瓜的“娘家人”一门心思经营着土地,日子越过越红火。大段庄村连续四年被列为全县“黄瓜栽培示范村”。如今,全村日光温室260多座,简易塑料大棚150多座,单棚产量1万公斤,全年黄瓜总产量超过500万公斤,黄瓜生产成了村里的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