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一个人的行走
《开瓶》
理想与现实
13
27
留 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序与跋
一个人的行走

陈泽来

立功近日欲将自己的诗歌结集出版,嘱我写序。接到这个任务,很是惶恐不安。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立功不苟言笑得近乎木讷。其实木讷只是诗人保护自己的一个屏障。立功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他诗里俯拾皆是。

在《祈》一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我每天都要绕行/几里开外/去上班/路边的树正在发芽/毛茸茸的/像小小婴儿的脸/我对它们说/你们/快快长大吧/迟了/就赶不上/这大好的春光 和/一个男人/越来越少的浪漫了”;在《今晚爱上的人真多》一诗里,立功写道:“在夜晚打开的/19寸窗子里/满天星斗披红挂彩/盛装走过/她们代表城市的表情/代表一种没心没肺的/离愁别绪/她们的表情里最多的/是爱情/她们不轻易说话,不轻易拥抱、接吻/她们走在雨天的马路上/或者在透明的橱窗前歇息/她们行走、站立、坐、卧/或者跳流畅的舞步//她们个个都唱着自己的老歌/那些老歌对不上她们的口型/但分明是她们的声音/她们用歌声依旧或演绎/美好的爱情/但她们嘴里又抽着烟/眼里有时充满喜悦、爱/有时充满泪水和伤感//今晚爱上的人真多/她们的故事从十年前开始/又早于十年前/她们不老的样子紧扣着我们老去的心/祝她们一个个永不结婚,一辈子/做我们挚爱的情人”,时光从容,日月流年,青春越来越老,但诗人向往浪漫的心,却一直不曾老去。

诗人的日子,并没能因为崇尚浪漫而变得诗意浪漫起来,立功的诗里,同样有着对庸常生活的喟叹和感怀,且看诗人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一大早起来,就开始/洗衣、扫地/手下有一种/不易察觉的生活气息/11点钟走出楼口的时候/眼前忽然一片明亮/几棵落尽了叶子的树/光秃秃地/在没有一丝风的空气里/晒着太阳/在人民路上的新华书店广场/如约见到了一位老朋友/他朴素的黑棉衣泛着/上世纪八十年代/郑州的底色//我们在河南食府喝酒/翻阅他从前的两分旧稿/一篇《眼珠》,一篇《印象》/它们风马牛不相及/可联在一起/是多么有趣/午后归来/躺在床上/虚度着一下午美好的时光/在天色向晚的时候/带放学的女儿去吃枣庄夜市/末了,我掐灭了心头蠢蠢欲动的怀旧/花64元扛回一袋/结结实实的生活的大米//夜晚,在电视机前/看完《西安事变》的悲剧上演/我对着镜子挥挥手/告别了这个周六/安静而拖沓的一天。”无论我们的日子过得怎样地抒情写意,无论我们在他人眼中,怎样地功成名就辉煌灿烂,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败夫走卒,都有躲不开的万丈红尘。到了黄昏,诗人同样要“掐灭了心头蠢蠢欲动的怀旧/花64元扛回一袋/结结实实的生活的大米。”这就是现实得近乎残酷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无法躲避,也无从躲避。

立功多年来一直自己带着女儿生活,照顾女儿的生活和学习,很少有闲着的时候。居家生活中的立功,无疑又是温情的,他在《二姐》诗中写道:“二姐来家的时候/只提了一袋红薯/这是我从小就熟悉的/老家岭上的作物/她不熟悉郑州的路/从车站开车接她回来/在立交桥上/她一路夸着郑州的夜景/反复就那几个词/心虚得让我心里堵//二姐在郑州住了两天/周日下午就回去了/我一再挽留 但挽留不住/她说家里的外甥/刚参加工作/当学徒的时间还没有结束/在外靠师傅/在家还得靠父母//二姐走了/去车站我也没能送她/我恨这该死的工作/为什么忙的时候偏在下午/她走的时候我随身拿出了二百块钱/说是在老家没有了地/给人打工日子也苦/拿回去补些不足吧/但二姐窘得把脸埋了下去/那一刻我的手僵在胸前/我看到我比二姐更羞愧/我知道她来郑州没别的意思/就是来看看我的女儿/那从小被她带惯了的小外甥女//二姐走了/回到她打工的那个小县城/她被我的妻子 她的三妹送到了车站/我不知道她赶上了火车的哪一班/现在 天色黑暗/郑州的马路都亮了起来/可二百里外/二姐打工的那个小县/她孤零零的身子下车了没有/一路可安全。”诗人的情怀,原本如此朴素。朴素与其说是一种品质,不如说是一种修养。具备了这种修养,诗人的诗歌无论大开大合也好,寂寥平淡也罢,总有引人遐想的景致,又有进退伸缩的余地,温暖舒展,感人肺腑。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立功钟情旅游,酷爱行走。他的一部分诗歌,就是在旅途中写下的。在《济渎庙》里,我们读到了孤独和忧伤:“要的就是这种陌生的安静/从隋朝,到现在/一千四百多年了/花草一年比一年茂盛/风一年比一年老/树从童年长到壮年,如今/它们安静地度着/自己的晚年”;在《岳家庄》和《声音》里,我们读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这是一个,被我们叫得没了感觉的名字/当年,评书演员刘兰芳用这个名字/喂饱了我们饥饿的灵魂,也喂饱了/我们感情的爱憎/后来,我们慢慢长大,就把这些/像刚出锅的,热腾腾的白面馒头一样的营养/丢在了记忆的脑后/我们被人倒提着,蘸进了现代嘈杂的染缸/用墨水,把我们洁白的人生/涂得歪歪扭扭,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现在,当我们忽然走进汤阴,走进岳庙,走进/岳飞的故里,看到了黄河冲积平原上的/朴素的村庄,和岳家的家事在人们口碑上的/记载的时候,一种记忆忽然苏醒/那是刘兰芳二十多年前激昂的声音/是八百多年前历史的苍凉,是评书,是传奇,是/我们眼眶里的一股热流,和心底忽然产生的/一阵酸涩的抽搐”;“‘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则天下太平!’/——这是,八百多年前/他比铁还要硬的声音//八百多年后/这声音,回响在一个父亲口里/——‘做官即不许发财!’//八百多年的风雨/竟没有把这种声音锈蚀/它变成了岳家枪,变成了吉大刀/从相州的汤阴/响到周口的扶沟//今天的太平世界/文官武将的和谐社会/让这种声音再度响起来吧/让它变成一面铜镜,照照/我们的嘴脸”。千古江山,英雄总被雨打风吹去,不过英雄之外,亦有佳话相传千古。立功的诗从岁月深处回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怅望历史,难抑飞扬的思古幽绪,不禁感慨系之。

自古诗人好酒。几乎每一个周末,“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三五好友相约一去处,幕天席地,细品漫议,好不快活。“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立功的一部分诗,就是在这样的畅饮里生长出来的。好友相聚,自是纵意自如,酣畅淋漓,往往“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山岳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酒至半酣,立功总是口吐莲花,妙语连珠,隐隐有魏晋名士之风。

多年来,立功借助《大河报》文艺副刊的阵地,不遗余力地为河南诗歌的发展鼓与呼,如今又推出了自己的诗歌结集,写诗的朋友,不知道有着怎样的欣喜和开怀、感动和欣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