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0版:跨越之路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力
——访原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穆为民

本报记者 裴其娟

“2006年~2008年是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的三年,三年来,我市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力进一步增强,道路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城市景观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土地盘活,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得以有效遏止,为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硬件环境。今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仍然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题。”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挥长穆为民侃侃而谈。

穆为民对跨越式发展三年来城市建设的变化如数家珍,三年来,我市对金水路、花园路、嵩山路等十条精品街实施了综合整治,基本打通了三环以内的断头路,火车站实现了地下连通,开工建设中心城区铁路跨线桥,建成运行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占地861亩的郑州植物园建成开放,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旧城改造启动等。跨越式发展的三年,是郑州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的三年。

来自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的数字表明,2006年~2008年三年间,郑东新区开发建设推进迅速,中心城区保护改造成效显著,小城镇建设再上台阶,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郑东新区三年来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完成490亿元,至2008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其中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累计开工项目458个,入住人口超过20万人(其中经济开发区5万人);中心城区共投资130多亿元,新修、扩建道路68条;新增绿地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火车站地下连通工程、“十条精品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建设整治目标;33个重点镇的镇区面积增长13.88%;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8.84%,财政收入增长86.56%,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31.8%。

正如大多数市民亲身感受到的,三年来,郑州市城市建设实现了大跨越、大发展。修路架桥自古就是善事,但在人车拥挤的现代化都市,好事办好并不容易,需要化解一系列的矛盾,“打破常规抓建设,充满激情干工作是做好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穆为民说,受到交通的制约,中心城区的城建项目大多时间紧、任务重,但全市城建系统干部职工始终以讲政治的高度,积极发扬只争朝夕、克难攻坚的进取精神,激情满怀、奋勇拼搏、勇争一流,充分体现了城建系统的向心力、战斗力、创造力。尤其是十条精品街综合整治期间,各级、各部门打破常规抓整治,实施“五加二、白加黑”、24小时不间断施工和督导督察,在较短时间内高标准地完成了整治任务,培育了“高效率、快节奏、高标准、严要求、超常规、满负荷、重质量、创一流”的精品街建设精神。

“我市城建工作能够平稳快速开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穆为民说,工程建设更多地考虑到了市民出行和生活、商户的经营,缩短工期,狠抓了施工组织、交通组织,树立了黄郭路、纬二路、经四路等一批保质、高效、“短平快”的施工典范;规划设计更加突出服务于民、改善民生这一主题,尤其是在实施城中村、旧城改造中,强调了改造后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公共设施建设,使之利于区域性业态发展、利于村民(居民)长远生产生活。

穆为民介绍说,2006年年初,我市《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一提出,市城市建设工程指挥部就迅速制定了《郑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组建了指挥部办公室,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工作信息月报制、联络员制度、督察考核制度和动态管理制度。针对重大城建项目多、工程项目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挑选一部分有能力、有精力、责任心强的委局副职担任项目经理,先后组建各种专项指挥部、项目部50余个。市发改委、财政局、建投公司等单位和各区委、区政府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组织工作,从各个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

“当前,我市城建工作还存在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穆为民坦言。如缺乏对城市特色的策划和研究;与现代化的国际国内城市相比,我市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生活服务、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仍相对滞后;小城镇建设后劲不足、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现象依然存在;仍有部分基础设施管养不及时、个别项目施工效率低下等。

谈到如何破解以上难题,穆为民表示,2009年,城建工作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实际、不等不靠、求真务实、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在13个方面着力,一是强化规划的引领调整作用,全面提高规划水平。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三是完善城市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城市景观建设,全面丰富城市发展内涵。五是坚持探索创新,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六是巩固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全面实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七是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载体,全面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八是积极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全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九是加大土地治理力度,全面提高集约化利用土地水平。十是加快交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交通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十一是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十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全面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十三是改善融资环境,全面拓宽融资渠道。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