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成 燕 实习生 杨浩东 文 宋 晔 图
资本有着最锐利的眼光。近年,在推动郑州实践跨越式发展的多股力量中,园区经济的风起云涌格外令人关注。一股股携裹着创富激情的资本浪潮争相涌进产业园区(集群区),构筑起郑州高新技术、优势产业的“新高地”。
产业聚集造“磁场效应”
“有一个撒种者出去撒种,撒的时候,有的落在路边,飞鸟来吃尽了;有的落在荆棘丛中,荆棘长起把它挤住了;有的落在沃土里,结出了丰硕果实……”这段文字形象描绘了种子与土壤间的投入产出关系——同样的种子落在不同的地方,会结出不同的果实。
在企业家眼中,产业园区(集群区)就是一片丰厚的沃土,它带给企业的是发展的广阔平台,带给城市的是全新的工业标签,带给经济发展的是无穷的活力。
园区经济的吸引力何在?有的企业认为,这里有优良的基础设施、高效便捷的服务;有的企业认为,这里聚集了很多行业“领跑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产生规模、品牌效应;有的企业就是冲着这里的产业集聚及配套需求而来。无疑,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大趋势下,众多产业园区如一个个巨大的磁场,吸引成千上万企业入驻的同时,逐步释放出循环经济、规模经济、高科技产业链的巨大能量。
2006年2月,乍暖还寒的郑州正在酝酿着一场工业发展理念的变革。其关键词牢牢锁定“工业园区和聚集区”。毋庸置疑,此时召开的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第一次指挥长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
就在这次会议上,决策者们号准了郑州工业发展的最强劲脉搏——全市工业园区(集群区)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园区协作配套能力正进一步增强,产业聚集效应更加明显,企业集团发展带动的园区产业链延伸正在加快。面对新一轮工业发展变革,郑州该如何抢抓机遇,打造工业发展的强力引擎?这次会议还为郑州园区(集群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从加强规划、加大招商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扶持政策等方面夯实园区(集群区)建设。
在随后的多次调研中,该工程指挥部明确指出要做好“五个抓”,即抓规划、抓土地、抓基础设施、抓项目、抓资金,最终实现园区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方向明确后,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迅速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协调机制,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2006年3月,该指挥部正式出台《郑州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到2008年,全市园区内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的目标。同年,为加大对产业园区建设工程的政策扶持,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意见》。随后,指挥部结合实际调研情况,出台并印发了《郑州市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申请表》及相关配套文件。至此,我市产业园区扶持政策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强力扶持带来的是硕果满枝。一年后,在2007年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第一次指挥长会议上,传出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预计2006年全年可完成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分别占重点产业园区三年跨越式发展目标的56.7%和60%;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5%左右。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产业园区建设对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跨越发展步履铿锵
良好的开局不仅给郑州产业园区建设赢得了可喜的“开门红”,更为三年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石。随后的两年,我们看到的是一路高歌猛进、一路坚实步履、一路斗志昂扬。
让我们共同见证一个个难忘的时刻。
——2007年3月,郑州纺织产业园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与广州晨博公司签订热力管网项目BOT协议,在全市开创用BOT模式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河。
——2007年6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提出“把园区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专题研究产业园区发展、体制和政策问题。
——2007年9月,我市出台进一步加快产业聚集区发展意见。
——2008年6月,首批入驻郑州纺织产业园的省内外知名服装企业陆续竣工。
——2008年8月,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建设暨规划工作现场会召开。会议强调要重点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延伸产业链条等。
——2008年9月,亚洲最大的焊丝焊剂生产基地在上街阀门产业园开工奠基。林肯电气合力(郑州)焊材有限公司10万吨焊剂、10万吨焊丝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该产业园举行。
数字是枯燥的,但一组“飘红”的数字传递给人们的是坚强的信心和不畏艰难的勇气。据市产业园区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6年以来,我市重点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工业投入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工业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到2007年年底,全市35个重点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9.5亿元,提前一年实现重点产业园区跨越式发展三年目标600亿元和2000亿元的任务。截至2008年年底,我市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68.4亿元,完成销售收入2837.8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36.8%和39.78%。
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是一批批大个头项目纷至沓来。在郑州工业发展新征程上,我们不会忘记一幕幕精彩的画面——总投资80亿元的海马汽车项目、总投资30.76亿元的郑州日产第二工厂项目入驻经开区;郑州傲森德林家具有限公司、郑州市春芝调味品有限公司在港区顺利投产;水工机械厂、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院入驻郑州机械加工制造产业园;世界500强企业林肯电气入驻上街阀门产业园区;全国500强企业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入驻郑州纺织产业园区;郑煤机综合加工厂、少林客车新厂、阿波罗肥业公司入驻荥阳豫龙工业园……
伴随越来越多知名企业“扎根园区”,郑州工业图强的方向渐次明朗,郑州工业的亮丽“标签”声名远扬,“郑州制造”也搭上科技创新、规模经济、循环经济的快车,飞驰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采访中,不少园区负责人向记者吐露心声——伴随园区经济的迅猛发展,郑州制造业的聚集度不断增强,一批批大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增资项目成为招商新亮点,随着高科技产业链加快纵向延伸,形成多个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郑州工业“新标签”
提起郑州工业,你会想起什么?是迅猛发展的高新区、经开区还是拥有中国速冻食品绝对话语权的三全、思念食品工业园?是全国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巩义回郭镇工业园,还是掌控多个先进技术的郑州光机电产业园?无疑,这些园区(集群区)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夺目的光芒,构筑起郑州园区经济精彩的“节点”。
郑州跨越式发展工程实施三年来,郑州的产业园区之变,彰显着一种活力,一种魅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郑州产业园区(集群区)地图的变化,就是郑州“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发展轨迹图。一个个全新亮相的工业“新标签”的背后,蕴涵着市委、市政府对工业发展的科学前瞻性理念。
园区经济的支撑点在哪里?据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全市跨越式发展八大工程中,产业园区建设共分四大类36项,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龙子湖高校园区、32个重点工业园区(集群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县区、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建设。以重点工业园区为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即以高新区、经开区、出口加工区等为代表的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以龙头企业为主建成的大型企业工业园区,如三全、思念食品工业园、豫联工业园等;由政府主导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如台商投资区、巩义民营科技园、郑州纺织产业园、金岱工业园、曲梁服装产业园等;自发形成的特色工业集群区,如新密超化耐材工业集群区、大隗造纸工业集群区、荥阳建筑机械工业集群区、上街阀门工业集群区、巩义耐火材料工业集群区、荥阳阀门工业集群区等。
单从文字上看,这些列举或许是冰冷生硬的,但在郑州现代工业体系中,30多个重点工业园区是鲜活而强大的,它们如一个个加足马力的引擎,奋力引领郑州工业飞驰在发展的快车道上!
以铝、速冻食品、服装、纺织、阀门等不同门类制造业为龙头,一个个被拉长的产业链在各园区(聚集区)露出峥嵘。
在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郑州高新区,仅2006年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占全省的30%;经认定的软件企业占全省的40%,占全省软件销售收入的50%。这里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超硬材料骨干企业,集中了全市80%以上的通过GMP认证的生物制药企业。
铝工业的聚集效应则在巩义回郭镇工业园、豫联工业园、荥阳五龙铝工业园和上街中铝企业园集中彰显。作为全国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巩义回郭镇工业园铝加工产品占全国市场的35%;上街中铝企业园的氧化铝产品则占全国市场的31%。
食品工业主要集中在马寨食品工业园、三全——思念食品工业园、新郑台商投资区和中原食品工业园,其中,三全、思念速冻食品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0%。纺织服装工业主要集中在郑州纺织产业园、新密曲梁服装工业园等,其中,曲梁服装工业园的化纤男裤占全国市场的16.7%。
走进位于二七区的郑州马寨工业园,这个在乡镇集体企业“沃土”上发展壮大的园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该园区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重点发展以食品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为重点的科技型产业。目前,该园区主要引进食品加工、食品产业链相关企业等符合园区主导产业定位的企业,主导产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65%。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超50亿元的园区达到20个,比2006年增加14个,其中超百亿元园区达到11个,比2006年增加9个,占重点园区数量比重达到55.6%,比2006年提高38个百分点。
正是巨大的聚集效应、产业链效应让郑州园区经济风生水起,舞动起多个产业长链新的增长极。走进一个个园区(集群区),你不仅可以看到先进的技术、领先的工艺、现代化生产线,还会发现先进的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理念早已在这里“生根发芽”。
产业优化提升竞争优势
资本逐利而生,郑州科学的园区发展规划让国际资本也心生向往。
近年,郑州众多园区不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研发与制造紧密集合的现代制造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服务配套等方式,千方百计鼓励和吸引更多外商投资者入驻园区并建设科研基地,使园区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
作为高新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光机电产业工业生产总值占该区的29%。位于该区的郑州光机电产业园聚集了河南思达高科、正星科技、生茂光电等一大批光机电知名企业。在本行业内拥有先进技术已成为该园区最大的竞争优势。
巩义回郭镇铝加工产业集聚区有企业130余家,以铝加工企业为龙头,电线电缆行业为依托,形成了以铝板、铝合金板、空调用箔等为主的产品结构。为打造核心竞争力,河南明泰铝业有限公司与大韩铝业公司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合作成立了郑州市铝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铝板精深加工技术有关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相关技术已运用到生产中。
正是在科技创新的号角声中,众多园区寻觅到发展的“加速器”。截至目前,台商投资区规划建设了占地50亩的科技创业孵化基地,一期5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投入使用;巩义耐材产业园区正在建设耐材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上街阀门产业园区正在着手建立国家级的阀门技术检测中心,郑州纺织产业园正在建设国家级的棉花技术检测中心和纺织技术检测中心。统计数字表明,全市重点产业园区中经过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7户,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户数的76.5%。在培育发展园区总部经济、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不少园区还提出要在企业总部的对外引进上,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产业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如果在空中俯瞰郑州各大园区,你会充分感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强烈视觉冲击。如今,巩义市已形成“一廊十五区”的园区布局,新郑市、荥阳市分别形成“六区两翼”、“四园三集群”的园区布局,登封市则形成了“一廊四园”的发展格局。伴随新格局的打造,记忆中那熟悉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粗放式发展局面渐渐消逝。
回首过往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三年跨越式发展的铿锵步履为郑州夯实园区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郑州工业跃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沐浴着明媚的春光,面对新的起跑线,该如何实现新的超越?
市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三年跨越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我市重点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发展理念落后、规划滞后、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及投融资能力弱等多方面问题。今后,我市将从进一步加大园区整合力度、优化和提升园区综合配套功能、打造特色品牌园区等多方面入手,推动产业园区建设更好更快地发展。
郑州大学、省社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也指出,从当前郑州园区制造业的发展基础和产业竞争力来看,多数企业呈现“菱形”结构,即处于上游的研发环节和处于下游的销售环节较薄弱,而处于中间的制造环节基础较好。今后,园区应在巩固现有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产业升级和产业多元化,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完善产业配套体系,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工业发展的新一轮创新更加可持续?如何让园区的聚集效应更加放大?改革是渐进的,探索是持续的,如果把郑州产业园区(集群区)建设比作一场接力赛,我们只是刚刚跑好了开局,前方还有很长的路等着我们去奋力冲刺。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朝着把产业园区建成全市工业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国际产业竞争的主阵地、主平台目标,“郑州制造”的国际化形象一定会快速提升,郑州工业发展的大航船一定会破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