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9版:路之越跨 上一版3  4下一版
重塑都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重塑都市形象 提升城市品位
中心城区 承载力提升小城镇建设 呈现新气象跨越式发展 提升城市品位
图为郑州市最畅通的迎宾大道——中州大道。
图为市民游览郑州市植物园。
图为建设中的郑州市火车站西出站口。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汪静文摄

——郑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工程纪实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毋庸置疑,在郑州市跨越式发展这首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中,城市建设是其中最华美的乐章之一!

做一次深情的回望吧:从“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中心城区三年大变样”到“提升城市承载力”、“建设宜居城市”,从颇为艰苦的十条精品街改造到城市品位的提升,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到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从“加快建设郑东新区、保护改造中心城区”到“郑汴一体化”、“城乡一体、协调发展”……这场打破常规的跳跃式发展,豁然开启了郑州跻身城市名流的大门。

三年,省会郑州又一次脱胎换骨:2006年,“现代化大都市”这个略显突兀的字眼叩门而入,让当时刚刚摆脱脏、乱、差的郑州闪过一丝惘然。且不说坊间市民,就连一些政府公务员都忍不住质疑:“历来以中通博古丰自居的郑州,如何能够走出自我,变身现代化大都市?”曾经扼守城市要地的老居民们以暂时牺牲“小我”换来了城市的大发展,在人们还未走出对新世纪的憧憬与幻想之时,郑州城市形象已悄然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

2006年~2008年,发生着对郑州未来城市格局、发展走向具有历史战略意义的巨变。以中心城区铁路跨线桥建设、火车站西广场建设、轨道一号线建设等为内容的“十项工程”至今令人唏嘘感叹:当年郑州最宽的道路之一老107国道在争论声中被逐段改造,如今,这条曾经是运输车过境通道的外围道路成功转型,以其双向十车道、两侧各50米景观绿化的高标准建设一跃成为贯通南北的新老城区交通轴线,并更名为中州大道。郑州最大的“出入市口”火车站广场拆除花花绿绿的户外广告,竣工地下连通工程,分流了大部分客流后的火车站广场面貌焕然一新,令不少外地旅客刮目相看。

郑东新区 “五年成规模”

截至2008年年底,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其中经济开发区20平方公里),累计开工项目458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累计突破2000万平方米,景观绿化面积累计超过1000万平方米,三年来固定资产投入累计完成490亿元,入住人口超过20万人(其中经济开发区5万人),圆满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中央商务区成郑州新名片。郑州国际会展中心2006年全面投入使用,并通过国家“鲁班奖”验收;河南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封顶;郑州47中高中部、初中、小学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丹尼斯商业步行街开工建设;郑州会展宾馆开工建设。河南艺术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引入了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金融机构,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华中棉花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万达期货、大唐电力、河南煤建集团、白象集团、深圳航空等一批企业地区总部先后入驻。

龙湖南区人气渐旺。上海绿地、天津顺驰、联盟新城、北大附小、郑东实验小学、九如路派出所等6个项目交付使用;北大附中外国语小学、河南省郑东实验学校、郑州八中郑东新区学校、河南省人防应急指挥中心等投入使用,郑州颐和医院开工建设。

商住物流区生机勃勃。省司法厅教转基地等6个项目竣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入驻,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龙子湖区高校聚集。第一批开工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中医学院、河南教育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校新校区的教学、办公等配套教学设施已大部分竣工并投入使用。

中心城区 承载力提升

2006年~2008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0多亿元,新修、扩建道路68条;新建公园、游园40多个;新增绿地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约相当于50个碧沙岗公园);火车站地下连通工程、“十条精品街”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建设整治目标。

公用产品更便民。年平均完成供水量2亿多立方米,新增自来水管网400多公里,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99.99%,完成“一户一表”改造10万多户。龙湖水厂一期准备工作进行中。制订了《郑州市城市供水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对供水设备、设施进行了细致排查,为确保供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年平均外购天然气4亿多立方米,保证了城市用气需求。新建加气站2座,燃气管线铺设与市政道路建设同步进行;郑州热电厂三期工程建成投运、郑东新区热电厂开始运行,完成了兴隆铺电厂原供热管网与郑新热电厂的管网连接工程,南郊热源厂集中供热一期2×116兆瓦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已通过专家论证,累计发展供热面积700多万平方米;投产电网建设项目91项,新增变电容量678.4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718.5公里。

消除三环内断头路。完成中州大道、金水东路升级改造、伏牛路拓宽改造,完成未来路、秦岭路、商贸南路、金杯路、郑密路、新郑路、中原西路、花寨路、红专路、南三环东段石柱路、黄郭路、紫荆山南路、北环文化路立交、南三环-京广路跨线立交、南三环-大学路立交等道路、立交的建设;开工建设化工路、电厂路、新柳路等道路及南三环-黄郭路立交、南三环-郑新路立交等工程;城际轨道交通、城市地铁、BRT(快速公交系统)等一批交通重点工程正在快速推进;市域内干线公路建设进展顺利;石武客运专线率先在郑州开工建设。经过三年的大力建设,市区三环以内已基本没有断头路,路网结构得到完善,通行能力得到提高。

增绿1600公顷。3年来全市财政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造资金累计3.2亿元,新建公园、游园40多个,新增绿地面积1600余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35.5%、31.87%、8.9平方米,较之2005年,在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城市绿地面积大幅提高。完成紫荆山、碧沙岗、人民公园及商城公园、绿荫公园的升级改造,完成金水路、嵩山路、建设路、中原路、花园路等10条精品街及省行政区道路绿化的整治改造,郑开大道沿途绿化养护工作全面开始,郑州市植物园于2008年国庆期间开园迎客,西流湖公园一期改造结束,二期工程积极进行中。

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提高。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王新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建成试运行,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正在快速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工程进场施工。市区雨污水分流和积水点改造完成铺设管涵130多公里,排水管网覆盖率85%;郑州市垃圾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垃圾综合处理厂渗滤液处理升级改造工程投入运行,垃圾填埋、渗滤液和粪便处理工作运转正常;新建改造公厕67座,新建垃圾中转站18座,新设果皮箱4000多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87.4%,污水日处理能力达80万吨,处理率84.4%。

城市景观更加靓丽。广泛开展出入市口、洗车行、书报亭等14项及火车站、二七商圈等窗口地区专项整治工作,先后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和有碍观瞻建筑物100余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广告25万平方米;索须河、须水河、魏河等截污工程完成80%;市内“三河一渠”进行了清污清淤,对各沿河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严禁再向河道里排放污水;东风渠上游、金水河下游两岸开展综合整治,提高群众的游居环境;城区雕塑建设规划完成,确定新增42件雕塑作品,已完成建设6件,开工建设8件。雕塑公园完成了选址;完成紫荆山立交桥、河医立交桥、高阳桥“二龙戏珠”等照明设施改造,完成中原路-西环立交、南阳路-北环立交、郑汴路-中州大道立交、西环路-郑上路立交、北环路-文化路立交、大石桥-新通桥立交、二七塔、国奥大厦及80栋沿街重要楼体的夜景照明工程。

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2006年3月9日,建设部确定郑州市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第二批试点城市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迅速推进。一期工程总投资1.15亿元,完成了系统核心平台建设,建成了建设部规定的9大基础软件子系统建设,试运行状况良好,目前已通过建设部验收。

小城镇建设 呈现新气象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积极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关于“加快城镇化建设,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有关精神,不断探索,积极实践,使我市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经过3年来的大力建设,小城镇建设呈现新气象。

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33个重点镇的镇区面积由2006年的144.46平方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164.51平方公里,增长率13.88%;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40.36%增加到2008年的44.12%,增长率3.76%;绿化覆盖率由2006年的32.4%增加到2008年的35.65%,增长率3.25%。

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指标大增。33个重点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417.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663.19亿元,增长率58.84%;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7.4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88亿元,增长率86.56%;基础设施投资由2006年的12.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0.4亿元,增长率61.9%;镇区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6年的6442元增加到2008年的8490元,增长率31.8%。

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33个重点中心镇均已成立专门的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调整充实了一线建设管理人员,建立完善了城镇管理的各项制度;深化70个建置镇的整合,合理调整乡镇区划,小城镇建设管理已迈入规范、快捷的建设轨道,重点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在县城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及带动作用愈加显著。

跨越式发展 提升城市品位

郑州市城市建设跨越式发展三年以来,中州大道整治、精品街整治、城中村改造、植物园建设、“一站一桥一路”开工、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等等,一个个亮点工程,让城市建设精彩纷呈,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十条精品街凸显现代气息。户外广告不见了,破旧楼体刷新了,道路路面复浇一新,绿化带生机盎然,就连供行人休闲的石凳上都雕刻着各种文化图案……2008年,郑州市中原路、金水路、嵩山路、建设路等十条精品街的靓变给人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谈起十条精品街的成效,市规划局副局长、10条精品街综合整治指挥部负责人高峰如数家珍:“整治后的道路体现了‘一步一风景,一街一风格’的个性。”如金水路以高品质的酒店、临街商业、餐饮、公寓等,彰显了郑州活力;建设路保留了国棉一、三、四、五、六厂等“功臣企业”的风貌;嵩山路为“嵩山文化大道”,紫荆山路为“商务大道”;东西大街以甲骨文、青铜器的符号和纹饰点缀整条道路,彰显殷商文化;经三路人行道砖镶嵌古钱币等彰显“财富大道”定位;中原路通过广场铺装、绿化、立面整治等形成行政、商业并进的氛围等。

火车站广场实现地下连通。2008年12月29日,随着郑州市规模最大的地下商圈的启用,我市2008年城建十项工程之一的郑州火车站地下连通工程及大同路人防工程顺利完工。至此,火车站实现南、北两个出站口地下出站。旅客从火车站出站可不经过火车站广场,直接从地下连通工程通往各公交站牌、长途汽车站或乘坐出租车。大大减少了火车站广场地面人车流量,改善了广场景观效果。火车站地下连通工程是我市引入社会资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人防工程。由哈尔滨人和集团投资近10亿元建设,平时民用,战时由国家无偿征用。从2007年12月开工以来,经过建设者们的辛勤工作,如今已建成宽敞明亮,集休闲、娱乐、商贸于一体的12万平方米“地下城”,并有包括38部电梯出口和16个步梯出口在内的54个出口与地面相连。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任意通到火车站售票厅、长途汽车站地下售票厅,也可通往停放140辆汽车的停车场,而火车站出站的人群也可以在这里换乘,而且还能方便地购物。

植物园成西区大氧吧。经过为期近一年的建设,位于中原路与西四环交叉口附近的郑州市植物园2008年“国庆”节前揭起盖头,免费向市民开放,被市民誉为西区一个天然大氧吧。郑州植物园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4159.29万元,园内水域面积3.6万余平方米,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被称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郑州植物园内东区有银杏园、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竹园等15个专类园,以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展示为主;在西区,有岩石园、盆景园、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攀缘蔓趣园等10个专题园,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此外,植物园拥有“花海迎宾”、“象揽璧”、“天香咏华”、“予山飞霞”、“松畔溪照”、“花漫如歌”、“竹影石韵”、“山水灵秀”等八个景区共30余个景点。

中州大道变身迎宾大道。双向十车道的宽阔路平,两侧各50米宽的壮观绿化带,主要路口高架桥的“绿波带”交通,中州大道已成为郑州市最畅通的迎宾大道。中州大道原来是过境的107国道,车流量大,路面坑洼不平,两侧违章搭建多、占道经营现象严重。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这条国道已成为市区道路,从2003年起,郑州市开始对中州大道实施拆迁、复浇、绿化、粉饰等整治。特别是跨越式发展3年以来,郑州市先后高质量、高品位完成了中州大道(黄河路立交至陇海铁路)综合整治、中州大道北段(黄河路立交至北环)综合整治。实施了道路翻修、地下雨污水管网改造、各种管线入地、景观绿化、人行天桥及地下人行通道建设、路灯安装等工程,共新增绿地近200万平方米,使中州大道旧貌换新颜,变身为机场通往市区的一条生态景观迎宾大道。

144个城中村浴火重生。告别低矮拥挤的“牵手楼”,迎来功能齐全的高层住宅,三年跨越式发展,让郑州市144个城中村从脏乱差的村庄,变身为道路、绿化、雨污水管道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高尚”社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从2006年以来,走过了一条“一村一策”、“政府、居民、开发商”共同受益的探索之路。特别是2008年,郑州市坚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培育新型经济业态、壮大城市经济的重要举措,在实施《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若干规定》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案,推动城中村改造步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目前已累计批准144个自然村进行改造,拆迁面积1291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房696万平方米,在建商品房631万平方米,配套建设廉租房18万平方米,在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设施1万平方米。有效地盘活了城市土地、改善了居住条件。

2008年,郑州市还出台了《旧城改造暂行办法》和《旧城改造有关政策具体实施细则》等多个文件,允许把城市“三环”以内、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有土地上的建筑物纳入旧城改造计划。目前,占地2100亩的23个旧城改造项目已获批实施,其中16个旧城改造项目已开工。

“一站一桥一路”打通中心城区筋脉。由于解放路与建设路被铁路阻隔,市中心人车不得不经中原路地下道通行,造成中原路地下道周边交通十分拥挤。2007年起,郑州市启动“一站一桥一路”建设,旨在打通中心城区的交通筋脉,目前,“一站一桥一路”各项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郑州市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西起郑大一附院立交,向东沿建设路跨过金水河、京广路、京广陇海铁路后,再沿解放路跨越二马路、铭功路、福寿街,在民主路落地,全长1710米。截至2008年年底,主桥桥墩已累计完成70根桩基的灌注,完成任务量的85%;承台完成浇注8座;墩柱完成浇注6根;人行梯道桩38根、基坑支护桩64根已按照设计全部完成;跨线桥桩基施工需要的钢筋笼已经全部到位,定做的转体球绞已经加工完成,大型支座生产已经完成,斜拉索厂家已经确定;西引桥建设东路段(金水河桥西至郑大一附院立交)、跨金水河地面桥、东引桥解放路段等工程也已完成过半。不久的将来,一座地标性的斜拉桥将惊艳亮相。郑州火车站西出口站前广场及地下停车场工程2008年6月20日开工以来,已开挖外运土方约23.8万立方米,占总土方量的50%;完成灌注CFG桩2830根,占总量的42%;开挖探沟3885米,完成基坑边坡支护面积1780平方米。沙口路、京广路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