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大舞台
图片新闻
《今夜不寂寞》
风雨兼程16年
文物普查 登封有了新发现
落户鲁山
亦喜亦忧
“泥人刘”
非常喜欢当演员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落户鲁山

本报讯(记者 李颖)千百年来,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一直广为流传。名列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在哪儿?3月31日,“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鲁山县辛集乡举行,这标志着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正式落户鲁山,鲁山县成为名副其实的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鲁山县辛集乡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很早以前,辛集乡境内的露峰山南麓有个小山村,村里住着一位叫孙守义的男青年。孙守义自幼父母双亡,与兄生活。他白天放牛,夜宿露峰山山洞,后经老牛指点,牛郎巧盗下凡到莲花潭洗澡的仙女红衣,两人成亲,仙女配牛郎,夫妻恩爱,男耕女织,与邻和睦,生育一双儿女。后人将孙守义住的这个村叫孙义村。

鲁山当地十分重视有关“牛郎织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研究、开发利用,去年向中国民协申报“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中国民协组织“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专家组赴鲁山县辛集乡实地考察。专家组一致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虽在全国家喻户晓,但像辛集乡孙义村这样将牛郎织女视为祖先、世代供奉的实不多见。牛郎孙守义的后裔年年祭祀牛郎织女,家家都知孙守义是先祖,个个都能唱歌颂牛郎织女的山歌,充分体现了孙义村对牛郎织女爱之深、爱之诚,该村极其丰富的牛郎织女文化现象很有特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今年年初正式命名鲁山县为“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

当天,鲁山县辛集乡举行了授牌仪式暨牛郎故里春季山歌会,牛郎故里的群众载歌载舞,唱起《鲁山坡情缘》《牛郎鞭》《七夕情》等代代流传的山歌,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