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第一版②
上接第一版①
开封获封“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
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双联系” 制度
20台天文望远镜
巡游社区和学校
“国际微笑行动”
招募志愿者翻译
火车站西广场
工程二期动迁
让古都文化旅游之火燎原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让古都文化旅游之火燎原
——第二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的启示

本报记者 成 燕

己丑清明,忽焉已过。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黄河之滨郑州洋溢着浓郁的炎黄文化芬芳。一周来,成千上万的炎黄子孙来到母亲河畔,来到第二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活动现场,与人文始祖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于缅怀先祖中叩问历史与未来。黄河岸边的文化馨香让众多游客陶醉,应广大市民要求,本应于昨日结束的该活动将延长一周。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这场文化旅游盛宴带给我们的是对如何“传承文化”与“走出经济低迷”的双重思考。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清明节,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广场上,高达106米的炎黄巨塑深情凝视着来自八方的炎黄子孙。仰望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无数游客对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温润情思涌上心头。

炎黄广场上,专程从平顶山赶来的李云正抱着1岁的女儿与炎黄巨塑合影。她告诉记者:“我带女儿来这里照相就是想等孩子长大后告诉她——我们的祖先是炎黄。”71岁的薛大爷参观过炎黄巨塑后,非要带13岁的孙女去坐缆车看黄河。老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想让孙女亲自感受一下母亲河。”

人流中,七八位高鼻子、蓝眼睛的洋学生格外引人注目。在民俗工艺展台前,他们一边欣赏着泥泥狗、内黄纸雕、王信贺刺绣等民间艺术,一边大声讨论着。通过翻译记者得知,他们来自英国伦敦赫尔学院。小伙子Jack拿着三个刚买的“泥泥狗”向同伴展示着,美丽的Rose则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你们的五千年文明深深打动了我们。”

在磨难与危机中前行

在3月27日闭幕的第三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上,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向数千听众阐述“黄帝是永恒的文化坐标”。他用事实提示每位炎黄子孙——每当中华民族身陷危难之际,我们的祖先都会给民族以永恒的提醒。

一周前,在第二届中国郑州炎黄文化周开幕式上,省政协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全书站在炎黄巨塑前,面对滔滔黄河朗声宣读的祈福辞还响彻母亲河畔:“脉续炎黄,自立自强。历劫不挫,斗志昂扬……扩大内需,确保增长。化危为机,敢打硬仗……”这豪迈的话语传递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时过一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在开幕式上代表740万市民的致辞仍回荡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衷心希望,通过炎黄文化周这个平台,促进世界各地华人的沟通联谊,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光荣使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周来,在炎黄文化周活动现场,在一次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读与体验中,众多炎黄子孙献上心香束束,踏上如歌征程。在缅怀始祖的庄严仪式中,大家的思绪越过奔腾不息的黄河,拨开山野重生的荆棘,找寻到战胜困难的动力源泉。

这些画面,这些场景,无不传递着同一个强音——炎黄子孙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的勇气气壮山河。

文化旅游业要破浪前行

如果说本届炎黄文化周是经济危机下郑州烹制的一道文化盛宴,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多的则是对如何走出经济低迷的深刻思考。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不久前召开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越是困难时候,越需要靠文化打开智慧之门、开启光明之路。早在去年11月在日本访问时,徐光春书记就提出:我们要充分利用河南的旅游资源,确立起“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

历史经验也屡屡证明,在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往往是文化、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期。当经济危机来临时,高投入低附加值的企业被淘汰出局。旅游、文化产业由于涉及产业链条繁多,且对拉动内需作用特殊,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

来自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的统计数字显示,3月30日至4月5日,该景区平均日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清明节当天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近20%。如潮的客流在感受炎黄文化、黄河文明中拉动着内需,刺激着消费。“我们想把炎黄文化周培育成知名旅游品牌,探索一条文化与旅游联姻的发展新路子。”该景区管委会主任雒国栋这样看待“文化盛宴”后的深层次意义。

古都郑州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经济的“寒冬”肩负着提振经济的历史使命。令人欣喜的是,前几天市委召开的常委扩大会议已作出“加大财政投入,刺激消费需求,通过发放消费券、旅游券等方式拉动市场”的战略部署。这充分说明,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将成为我市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主战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