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国家创新体系部署战略支撑点 全国首批四家高新区率先入围
郑州高新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操盘: 省市区合奏创建共鸣曲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规划图
200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视察指导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2008年郑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部级论证会
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一个区域的发展历程虽然漫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郑州乃至整个河南的发展,近期就迈出了这样的关键一步。

这一步,就是郑州市通过国家科技部批复,正式启动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这一步,是与天津、广州、苏州等发达地区和城市一同迈出的。这,既是对地处内陆的郑州和河南近年来创新发展的肯定,也是对郑州、对河南转变区域经济发展主驱动的激励和鞭策。

郑州要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河南要实现从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就必须从资源和劳动力驱动为主转向知识和技术创新为主。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就是实现这种跨越与转变的关键之一。它对改变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提升郑州、提升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大棋盘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发力: 唱响自主创新主旋律

如果说建设国家创新型园区是首韵律铿锵的交响乐,那么,自主创新就应该是这首交响乐的基调和主旋律。

对于这个主旋律,郑州高新区的战略定位清晰而坚定:打造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主平台、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和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建设承接全球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平台和创新型郑州的核心示范区,形成中部地区促进科技进步的创新源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郑州高新区的措施也是全方位的。

——引导重大创新资源,如新建大型高新技术项目、重要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大型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向郑州高新区集中;引进域外一流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标准认证机构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产业(技术)专家或团队,提高高新区的知识层次和创新资源富集程度,强化郑州高新区“区域创新中枢”位势。

——助推高成长型企业发展,激活企业创新创业:新聚集和培育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助推500家高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新培育50家以上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

——依靠密集的高智力资源,利用河南省丰厚的文化底蕴,发展研发设计、动漫创意、管理咨询等新兴产业;把握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趋势,推动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大力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型仪器仪表、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五大主导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在细分高端领域实现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宽带多媒体、信息安全、轨道交通电子、新型仪器仪表、生物制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和超硬材料等七个产业集群。至2015年,力争使高新区2~3个产业集群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区域产业发展起到强大示范带动作用。

——突出打造以大学科技园区为核心的十大专业园区,即河南省大学科技园东区、西区,威科姆国际生态软件园,863中部软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到2015年,十大专业园区总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

——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2009~2015年,推动实施1000个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建成中部地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基地。

此外,郑州高新区还将争取引进各类风险投资公司、贷款担保公司20家以上,注册资金达到30亿元以上,建设期内每年解决50个以上高端项目的融资需求,融资总额达到50亿元以上,建成“科技创业金融服务区”。

新增50万平方米以上孵化面积,形成创业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相结合的企业孵化体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完善的创业环境。

2009~2015年,新引进或建设市级以上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各类检测机构200个以上。

力争在关键领域引进和培养100名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军人才和200名掌握国际前沿技术的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

争取到2015年底,建成100家以上知识密集型和高技术服务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创新力同时也意味辐射力。

利用高新区形成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将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施跨区域战略合作;制订总部经济政策,引导区外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在高新区设立企业总部或研发基地,鼓励区内企业向区外转移低端制造环节,实现区内外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区内外在不同产业领域、产业层面上实施集群化发展,统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协调发展。

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和商务部的支持,以郑州高新区为依托设立国际创新型企业投资促进平台,建设面向中部地区的国际专属投资促进信息渠道,促进企业与国际风险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提高郑州市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的能力,培育区域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蓄势: 20年隆起创新高地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激情与忙碌中,郑州高新区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20年来,高新区创新发展,领风向前,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创新特色突出、产业相对发达、支撑服务较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和环境优美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正在隆起。

这片高地的隆起,不仅拉近了中原与世界大舞台的距离,更为郑州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装上了创新牌发动机,让郑州让河南的发展平添了更多科学和智慧的光芒。

大学、科研机构集成创新源泉。截至2008年底,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4所河南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大学进驻高新区,郑州机械研究所、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部属科研机构在这里云集,引进或培育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各类检测中心100余家。他们共同汇集出了全区、全市乃至中原地区创新发展的不竭源泉。

4万科技工作者托起人才中枢。截至2008年,全区已拥有各类科技人才近4万人,其中博士1700余人,硕士3500余人。全区每万人就业人口中,科技活动人员就占4000人,理工科本科以上学历人数达到2000人,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形成了全省创新人才高地。

自主创新结出累累硕果。截至2008年底,高新区共有2000余个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产业计划,实施科技成果转化200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100余项,申请专利3400余件,获得授权专利1800余件。

五大主导产业垒起产业高地。高新区初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新型仪器仪表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和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其中,超硬材料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产业集群试点。

依托主导产业,该区先后建成了国家级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软件孵化器、国家级信息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基地和国家863成果转化基地。

全区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占全省的31%,占全市的68%。威科姆科技的IPTV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位列全国三甲,辉煌科技是铁道部铁路微机信号监测两家标准制定单位之一,富耐克超硬材料是全球立方氮化硼三大生产企业之一,阿格斯新能源有限公司集太阳能发电材料、薄膜太阳能电池及设备生产科研一体……

2008年,在全国纪念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大会上,郑州高新区再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这是该区第四次问鼎此项殊荣。2009年第一季度,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郑州高新区大部分骨干企业仍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如汉威电子同比增长166%,四维机电同比增长146%,新开普电子同比增长104%……这表明,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具备了较强的内生力。

弹钢琴,只有各种音符紧密配合、协调有致,才能弹奏出华美乐章。郑州高新区创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就像弹钢琴。

郑州高新区首批获建创新型科技园区,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市领导王文超、徐济超、赵建才,省科技厅厅长赵琛等多次对创建工作指导协调,为申报工作出思路、提要求、鼓干劲。省市联合成立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对高新区设置了新的考核办法。

2008年10月,郑州高新区创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部级论证,2009年3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郑州市启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

支撑: 舞动政策与资本的长袖

在经济发展的大戏台上,最长袖善舞的当属政策和资本。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亦然。

郑州高新区的政策体系也将与时俱进。按照科技部的要求,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坚持国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园区管委会三方联动的原则,在7年建设期内(2009年~2015年),建立强有力的联合共建政策支撑体系:

国家科技部支持各建设园区企业承担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企业上市,特别是积极开展创业板和非上市企业股权代办系统的相关工作;支持开展“创业导师”、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支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支持开展技术转移行动方案;支持开展创新集群工作;加大“火炬计划”、“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对建设园区的支持。

河南省科技厅将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高新技术 产业化专项等重要科技计划安排上对郑州高新区给予倾斜;加大对郑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加大对企业研发机构、技术转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研究制定新的政策工具,在郑州高新区先行先试,建立起新的政策支点。

郑州市政府把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推动“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和郑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市财政的投入力度,为创新型园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十一五”的后两年,市财政每年列支500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郑州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十二五”期间,每年在5000万元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建立用地“绿色通道”,优先保障高新区用地;支持高新区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引导重大高新技术项目、重点科研机构、大型科技、商业、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先在高新区布局建设。

郑州高新区筹集百亿元资金,大力推动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 安排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建设300万平方米的大学科技园区、50万平方米的专业孵化器和60万平方米的现代企业加速器; 安排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建设人才信息化平台、产业技术联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驿站和其它科技中介服务平台; 安排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建设学校、医院、商业设施等; 安排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设立5个专项支持计划,分别是:郑州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发展资金、郑州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郑州高新区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资金、郑州高新区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郑州高新区人才专项资金。

未来: 如诗画卷即将展开

历史已经过去,历史又将展开。

在省会跨越发展和中原崛起的大潮中,郑州高新区既是一个拓荒者,更是一个弄潮儿。而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启动,更赋予了高新区在区域经济大舞台上的新的角色和使命。

经科技部批准同意的《郑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为我们描绘了令人憧憬的未来画卷:

——高新技术企业(含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占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5% ;

——上市企业总数达到35家以上;

——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宽带多媒体产业集群、超硬材料产业集群、传感器及新型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高新区研发总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

——每万就业人口理工类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不低于2500人;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授权数量显著增加,到“十二五”末达到5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000件;

——园区财政的年度科技拨款占园区年度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达到6%以上。

……

到2015年,一个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密集、人居环境优美的科技新城将在我国中部强势崛起。届时,郑州高新区综合创新能力将在全国高新区位居前列,成为以创新为驱动,具有引领示范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产业和生活等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城市功能区,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区域中枢以及内陆地区具有重大引领示范作用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

未来繁花似锦,我们当躬身前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