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搬倒井 越亿年
会造假印章 能办结婚证
设饵丢钱 共同诈骗
表演双簧 四人获刑
醉汉撒野撞交警
市民拦车勇救人
清明出游热潮延续
少林景区持续火爆
清明时节祭忠魂
图片新闻
诉讼前调解 不花钱结案
正式并网发电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搬倒井 越亿年

程胜利

登封市唐庄乡西北的嵩山蛤蟆嘴峰山梁上有一眼井叫搬倒井,旁边的小村庄也与井同名叫搬倒井,井筒不是上下垂直,而是倾斜,井水清澈见底,井口石板上有四个马蹄印。因井而居人,因井而村名。千百年来居住在此的村民一直饮用此井水,旱季水少但从无干涸,该村有一段刘秀与王莽的传说。

据传,西汉末年,王莽篡位,14岁的汉平帝被身为太傅的王莽用椒酒毒死,为掩人耳目,立2岁的刘婴为帝,其实权在王莽手中。后来王莽直接称帝,改汉朝为“新”朝。他加重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引起人民的反抗。刘秀在南阳起兵,同“新”朝军队作战,目标是“新”朝的长安。在和“新”军交战中,刘秀大军常走山路,在人少的中午或晚上行走,出其不意寻机袭击“新”军。初战不利,刘秀军队被“新”军打败,刘秀带领数十骑兵,被“新”军追赶。这天刘秀跑到嵩山东麓的“古阳关”,刘秀等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找不到饮水之处,无法野炊。士兵四处寻找水源,终于在北山坡上找到了一眼水井。因天旱水深,无绳无桶无法汲水。这时刘秀来到井旁说,这有什么难,把井搬倒水不就流出来了嘛。刘秀话音一落,井真的倾斜了,井水哗哗地向外流,乐坏了士兵,人马解除了干渴。刘秀的话灵验了,说明了他的帝王之相,鼓舞了士气,刘秀人马在此安营扎寨,休整队伍。之后精神百倍的兵将去迎击“新”军,夺取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刘秀即光武帝。

有诗曰:

南杀北战心赤诚,

历尽艰辛为百姓。

扳倒井筒水自流,

千秋万代流美名。

搬倒井在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范围内,搬倒井至窖粮坑的出露地层,是嵩山地区寒武纪地层研究程度较高的地质剖面,也是对外推荐重点参观的古生代地质剖面,该处石灰岩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富含三叶虫化石。1959年地质学家王曰伦在嵩山进行地质调查时将该地段的石灰岩命名为“搬倒井灰岩”,将南边“古阳关”口附近的沙砾命名为“关口沙砾岩”。在此处可以看到距今5.43亿年左右发生的少林运动的不整合界面。

搬倒井实际上是一眼泉水,水文地质工作者把泉按泉水的流出方向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按泉水赋存的方式又可分为断层泉和孔隙泉。搬倒井筒所处地层为距今约5亿年左右的寒武系毛庄组泥质条带灰岩,地层的倾向向北,倾角20度左右,井口位于山坡低凹处,该井深5米,井口砌券,券壁长2.5米,直径2米,该井是一个由溶洞形成的层间孔隙下降泉,泉口高程700米,该泉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变化较大,为偏碱性钙镁水质。井口石板上的马蹄印,并非人工雕琢而是天然形成的马蹄形凹坑,这进而成全了人们对刘秀的崇拜。

搬倒井位于古代登封至巩义的官道旁,来往行人无不驻足,尝一尝“真龙天子”刘秀喝过的井水。20世纪80年代为解决群众饮水,村民对泉眼进行了改造,在泉眼的东边建了储水池,用管道引入村中,书法家岳修武先生为搬倒井题写了井名。传说不足为信,但井水确实甘甜,大家有空到此处还有可能采集到三叶虫化石呢。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