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属于祖国和人民
细节之中有真相
别拿票房说事
5次严重错漏判
亚冠联赛:山东胜首尔
“人民诗人”王怀让走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高考1977》主创做客绿城——
别拿票房说事
周显欣:不要叫我“小巩俐”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唐 强 图

昨日下午,电影《高考1977》的导演江海洋携主演周显欣、周大勇做客奥斯卡大上海国际影城(如图)。《高考1977》,这部让老知青看着流泪的电影,在全国的票房却让导演很无奈——叫好不叫座。江海洋坦言,能赚钱的商业片铺天盖地无可厚非,但中国电影应该留有10%肩负抚慰大家心灵的责任。

江海洋:

不排斥商业电影

《高考1977》以“东北某农场内一群留守了8年的知青”为主要叙述对象,戏里着重刻画了“革委会”主任老迟(孙海英饰)与北京知青潘志友(王学兵饰)和女知青陈琼(周显欣饰)等人,在恢复高考这个改变一群人命运的事件到来时的所做所想,讲述了当时中国人的“挣扎与梦想,苦难与光荣”。昨日,在见面会之前,影片在奥斯卡大上海国际影城放映,有当年参加高考的老知青直看得潸然泪下。

影片导演江海洋向记者说出了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我也是1978年的高考生。所以我特别能感同身受。我在拍摄的时候也曾在监视器前掉过眼泪。”

不过,江海洋直言这部电影不是商业片,因此票房不尽如人意。说起商业片和艺术片,江海洋不偏不倚:“我并不排斥商业电影,因为商业电影的功能就是吸引人的眼球,纯粹为了娱乐。不过我想有些东西可以娱乐,有些东西不能够娱乐,如果市场上有90%的商业片,总要有10%的空间要留给抚慰人的心灵、探求人内心的电影人。”

江海洋说:《高考1977》就是一部用心、用责任感来拍摄的电影,虽然不能和商业大片的票房比,但这是他的使命。

周显欣:

不要叫我“小巩俐”

从医科大学的学生转型到中央戏剧学院的硕士,周显欣在追逐自己的梦想。《高考1977》是周显欣的第一部大银幕作品,早前她因为在《周渔的火车》中为巩俐搭戏而被媒体所关注,也因此有了“小巩俐”之称。

周显欣说:“能和大牌明星搭戏,对我来说是个学习的机会。”但是媒体很长一段时间都用“小巩俐”来称呼她,弄得她很困扰。显然,拥有和巩俐相似的容貌为周显欣步入娱乐圈带来一些优势,但反过来,对周显欣心理所产生的障碍也是挥之不去。周显欣坦承:“以前有好几个剧本比较适合我,但导演发现我和巩俐长得像,就放弃了。感谢《高考1977》剧组给我这个机会,让我摆脱了‘小巩俐’的阴影。”对于《高考1997》,周显欣用一句话来概括:知识改变命运。

周显欣表示,自己也非常喜欢影视剧全情投入的感觉,虽然转行后发现做艺人挺辛苦,但自己会继续为梦想而奋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