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冲浪”
不是媚俗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通讯员 蒋少阳 图
“我们河南作家大部分写作的时候不考虑阅读群体,只想写出一部好作品来,觉得网络这个东西太市场、太俗,现在我们走出来,准备好接受检验。”这是河南省文学院院长、“网上冲浪”的发起促成者郑彦英发表的一番感言。
昨日在签约仪式现场,郑彦英对记者说,河南作家普遍有个特点:不善宣传,踏实写作。河南作家文以载道的精神是最强的,但我们缺乏的是和当代阅读群体里最先锋的人的接触,特别是阅读群体,目前主要的阅读群体是18岁到30岁的人,而我们河南作家大部分写作的时候不考虑这个,我们只想写出一部好作品来,觉得网络这个东西太市场、太通俗,不适合作家逗留,这是我们过去的理解,现在我们走出来了。”
郑彦英说,河南作家上网“冲浪”,不是文学院的行政命令,而是认真征求了每一位作家的意见,冲浪的作品既要作家同意,又要院里满意,因为它要代表河南文学正规军的水平,得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专业作家的作品和水准。
说起跟网络的情缘,郑彦英表示,我们的文字或者说是文学,从甲骨文发展到现在,附着物在不断变化,附着物每一次的变化都引来一次革命性的阅读变化,目前的附着物最新鲜的就是网络,虽然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是它走入了人们真实的生活,而且正在引导着真实的生活,而且它太便捷了,太方便了,已经逐渐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影响了整个社会秩序的改变。“真正的作家不会关心点击率,上网也不是为了媚俗,一味迎合大众,通过网络平台的检验,作家能不断修正自己的创作,并激起沉睡的创作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