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群英 通讯员 刘 翠
“叔叔,你好,以后请您把废弃物扔进垃圾箱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呀。”
“你是谁啊?凭啥管我啊?”
“我是这里新上岗的大学生村官。”
“这年头到哪里不能找几个下岗、退休的老大妈去社区工作啊,你还真当回事啊?”二七区大学路办事处桃源社区大学生村官李自伟笑着给记者讲去年刚上任时的一件事,当时他委屈的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结果怎么样?”
“你猜猜?”李自伟调侃地说,我告诉自己要坚强,深呼了一口气,仍微笑地说:“叔叔,我们想为大家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工作。”
“不好意思,以后注意。”中年人捡起几个食品包装袋,丢进垃圾箱,有些不好意思地离开了。
“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很早就听说过这句话,可真正工作起来,才深深体会到个中滋味。李自伟说,桃源社区有13个楼院,大多是无主管楼院,户杂人多,楼院居住有8000多名居民,随手丢弃废物成为部分居民的习惯。
言劝不如身行。李自伟就从搞卫生开始,当时正值全市创建活动,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到各家属院检查卫生,捡起丢弃的垃圾,一天两次,从未间断。夏天,他一次次地把生着蚊蝇的烂瓜果皮塞进垃圾桶;秋天,一回回地将被风吹乱的垃圾包装袋投入垃圾桶。
“这位年轻人真不错,我们要尊重他的劳动,这是为我们大家好。”社区居民渐渐认识了这个大学生村官。楼长给李志伟买来铁铲等工具,楼院的孩子们放学后也自觉到李自伟处报到,李自伟把45名青少年编成一支“卫生督察队”,带上红袖章,到辖区各个楼院进行义务清扫,劝阻一些不文明行为,干得出色的孩子还被封了个“官”。慢慢的,身边随意丢弃垃圾的居民少了,保持楼院环境卫生的自觉性也增加了,社区楼院的环境美了。
工作一年,李自伟的职务由社区主任助理变为社区副主任,担子重了,居民们仍亲切地称他为楼院的“卫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