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嵩县千万旅游券送绿城市民
消费者信心回暖
去年推广162万只
消费券与拉动内需
吉林制药4项违规
受深交所公开谴责
证券经纪人
须持证执业
申报个税富人
全省逾2.9万
空间广阔 难度加大
公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消费券与拉动内需

消费券与拉动内需

成 燕

刚刚过去的周末,郑州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旅游促销的热潮。4月11日,郑州市旅游优惠券在绿城广场首发,引来成千上万市民争相领取。同一天,在省旅游局的组织下,18个省辖市旅游局在河南博物院广场推广旅游产品,不少景区也纷纷免费派送门票。4月12日,嵩县再次在绿城广场推出五大景区千万旅游消费券大派送活动。

不同的地点,同样的火爆。火爆过后却是一连串的冷思考。由于领券现场人员繁多,难免出现拥挤、争抢等混乱场面。而关于优惠券、消费券的实际拉动效果也让人如“雾里看花”。透过人潮涌动的火爆场面,理智地分析此类促销模式,不禁让人心生很多问号。

今年年初,杭州率先在国内发放1.5亿元旅游消费券,拉开国内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拉动内需的序幕。此后,南京、宁波、苏州、无锡等多个城市争相加入“旅游消费券”发放大军。毋庸置疑,从理论上来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把发放各种形势的消费券作为新的“扩内需”手段,有其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但在国内旅游消费券、优惠券如“天女散花”般飘飘洒洒的背后,有很多深层次问题应运而生。

其一是优惠券、消费券究竟应该发给谁?通过什么渠道发?诸如“马路、广场大派送”的发放方式虽然能制造出人头攒动的“轰动”效应,但那些排长队领券者中,有多少人会将其转化为追加消费?假如消费券动用的是公共财政资源,又怎样保证发放对象选择的公允和均衡?

其二是假如把发放消费券、优惠券看作经济危机下的“非常促销”,这种模式能否实现可持续?多位经济专家认为,通过发放消费券,短时间内能让大量资金进入流通领域转化成消费,在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拉动内需作用,但从长远看,消费券能否被市民长期使用还有待市场的检验。

其三是有没有更科学便民的方式来拉动内需?上周末,在领取旅游优惠券现场,不少市民建议,与其动用这么多公共资源和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券,还不如直接推出景区门票集体打折等“短、平、快”促销方式,这样既可节约资源,还可确保营销的精准效应。因为争抢旅游消费券的不见得是真正要出游的,而到景区购买门票的才是真正的消费者。

郑州市旅游优惠券毕竟刚刚开始派发,其效果还有待市场的检验。但很显然,对优惠券、消费券的使用效果调查及使用全过程监督比发放本身更重要。因为旅游营销是一门科学,有调查、有分析才会实现科学决策,而只有科学实用的促销手段才会真正拉动内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