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梅
我认定旅游是奢侈品,常常听人说“飞海南岛了,飞上海了,飞香港了……”那轻描淡写的语气中透着从容与骄傲,这后面是强有力的经济支撑。还有一种免费旅游方式,那就是出差。开会、调研、学习……必定要走出本市本省本国,到一个风景名胜去,这是旅游的良机,大家都心照不宣。
有一天宝宝问:“小朋友在假期都跟爸爸妈妈‘旅留’去了,什么是‘旅留’?”我笑喷了,告诉她那叫“旅游”,可她又问:“为什么我们不能去旅游?”我默然,我的任务是别人出差时在单位留守。
突然国家有休假制度了,所附于的“强制性”避免了它成为一项摆设,我成了受益者。
我和丈夫费了一番周折将休假时间调整和宝宝的暑假日期一致,为了满足宝宝想看一看大海的愿望,我们安排一次出游,临出门宝宝兴奋地喊着:“我要看到大海了!”
我们选择了一处最近的北方海滨城市,我们有限的预算只能近游不可能远飞。坐了一宿的火车,我们坐在了旅行社准备的中巴车上,女儿仍兴奋地大喊:“我要看大海,我要捡贝壳!我要……”然而车始终停在那不动,原来另一队旅客因为火车晚点还未接到,我的女儿仍然大喊,为了让她住口,我只好将准备的所有食品袋打开,将她的小嘴堵住,两个半小时后人齐了,车子启动的一刹那女儿又喊道:“我要看到大海了!”车在市区里兜圈子,介绍市容,我以为这不过是个序曲,然后就会面对大海了,然而这首曲子却拉得好长好长……行了一个小时的路我们也不知将被拉往何方,不要以为我们是寂寞的,一路上,导游哑着嗓子用扩音器滔滔不绝地大声喊叫,导游生涯毁了她的声带,但她依然激情迸发、活力四射,我被吵得几近晕车,残存的方向感让我却感到离大海却越来越远,谜底揭晓了:全车人被带到一个卖海产品的市场。一通东拉西扯后,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连大海的影子还没见到。下午我们又被带去看蛇馆,伴随而来的是一个个卖票的人工景点,而我们想看的是大自然的风光,女儿委屈得要哭了:“大海在哪呢?”我也问:“不是有海滨公园吗?”在旅程表上那是被写在第一位的,很多人是冲着这项来的,我跟丈夫说:“这是骗人,我要投诉!”但丈夫老到地说:“你告不赢的,看下面那一行小字:导游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安排旅游项目的次序和时间。”面对这句滴水不漏的合同语句,我有种被算计的感觉。又经过一通东拉西扯后,在日落西山时分,我们被带到海滨公园——我们真正想来的地方,导游却告诉我们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要往回赶,这意味着我们只能用眼睛瞟一眼大海,再用急行军的速度与大海擦肩而过,我愤怒了,而这时段海水的水温很凉,我连让孩子摸一把海水的可能性都没有,女儿已经开始啜泣,今天只能这样了。第二天仍然是如此,我感觉自己陷入购买各种门票和购买各种物品的经贸购买团中,在我与导游抗议后,孩子终于在中午12点艳阳高照的情况下在海边玩了一会,当然是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如果去吃饭就没有玩的时间,因为所有的时间都占用了,那被写在前列最吸引人的主要滨海观光内容,都尽可能压缩放在最后,像完成任务一样应付给你,我跟丈夫商量,如果第二天还这副样子,咱们就自己走,可他又稳重地指着一行合同书上的小字告诉我:“如果是旅客单方面原因取消合同,旅行社将不返还一切款项。”我感到被打败了!可我还是咬牙决定最后那天不跟旅行社走,因为它安排我们到一个叫恐怖谷的地方,我们都不想再受刺激了,最后那天是这次旅程中最轻松愉快的,宝宝终于有机会在海滩上玩沙子拾贝壳了……
现在春风又刮起来了,宝宝又对我说:“妈妈,美美的妈妈带她去美国迪斯尼乐园玩了,她妈妈还买了钻戒,她妈妈说南非和刚果的钻石最好!妈妈!我要去美国,我要去南非,我要去到非洲,到刚果捡钻石……”我却盘算着:难道国外的旅行也是购物吗?那钻石真的来自南非与刚果吗?如果我真的有钱,我会有勇气再去尝试吗?旅游也是一种冒险,那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它需要体力、耐心……如果生活平淡乏味,可以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