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安部门内部监控
摄像头有还是没有
中国隐形富豪之多耐人寻味
漫画:新闻监督护照
孩子们不喜欢的课竟然是音乐
高官定量接访
可否倒逼基层信访畅通
“教材循环”该推行还是缓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教材循环”该推行还是缓行?
教材循环,推行过程遭遇瓶颈 教材循环饱受争议 是“前进”还是“后退”? 教材循环政策亟待完善
河南社旗县赊店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在用循环教科书学习。 新华社发
河南淇县前进小学三(3)班学生李梦嘉和同学们领到免费循环使用的教科书。 均为资料图片
杭州天成教育集团黎明校区小学6年级的孩子们在展示他们使用的“循环课本”。 新华社发

核心提示

在倡导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人们日益认识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举,教材循环这一政策因此应运而生。教育部决定从2008年春天开始,在农村中小学建立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教科书只对学校进行配备,由学生在本学期使用,学期结束时归还学校,供下一级学生使用。

推行循环教材,中国并非首创。然而,这样一项看起来利国利民政策,在中国土地上却遭遇了“水土不服”。不仅受到部分家长、学校质疑,在广大农村基层遭遇“执行难”,甚至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还有代表、委员提出教材循环应该缓行。

到底该努力前行,还是该暂缓实行,教材循环似乎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教材循环,推行过程遭遇瓶颈

从今年春季开始,安徽省将初中小学9本教科书纳入循环使用范围。免费教科书作为学校装备,由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借用,不属学生个人所有。9本书包括小学《科学》、《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初中为《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同时,考虑到教材的实际损耗,根据各地循环使用教科书的版本分布情况,及上年实际学生数,每年按20%的比例进行补充和更新。针对回收的教科书,学校也将逐班、逐科、逐本进行检查,对丢失或破损的教科书及时登记、修补、核销。学校必须对教科书定期消毒,确保书籍的卫生安全。

可以看出,为了教材循环的顺利推广,相关的制度设计也正朝着完善细节与人性化的方向努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循环教材政策在基层农村难以执行。

在安徽利辛县阚疃中学,该校虽然知道教材循环政策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执行。该校副校长任锋指出:“循环教材想法很好,但是真的执行起来很困难。一方面,学生的保护意识很差,教材用三年,很多都用烂了,有的都不知道扔哪里了,三年后循环很难实现。而另一方面,循环教材要求的消毒措施在基层难以保证。教材收上来其实就应该进行消毒处理,但是怎么消毒、消毒方式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

任锋表示,利辛现在正在实行小学五改六,目前阚疃中学初中只有600多人,人数还不多。但是下学期五改六结束之后,一个年级就会增加到五六百人。“教材那么多,收上来堆放在哪里?如果没有消毒的话,集中起来存放更容易交叉感染。音、体、美等教学教材不发放给学生,只在上课的时候派发给学生,上完课就收回、消毒,这就意味着需要专人来保管、处理、存放这些教材。我们学校是县直属中学,师资力量还算好的,都不可能做到,更不要说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农村中小学,任课老师都不全,更不要说专门的保管员、消毒员。我们一个学校才20几个班,利辛很多农村中学一个班就有百来号人,人数众多,教科书数量大,操作起来更困难。”

教材循环饱受争议 是“前进”还是“后退”?

循环教材实行以后,各方褒贬不一。

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认为,从倡导环保、厉行节约角度出发,教材循环使用有着积极意义,国外也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单以人口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教育大国,目前全国在校中小学生约2亿,按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使用课本15册计算,每年消耗教材30亿册左右,每年印制30亿册教科书需要消费纸张55万吨,为此要砍伐1100多万棵树木;而每本书按15元计价,需要投入450亿元,其中的节约潜力巨大。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课本回收使用已经形成制度。在美国,一本教材至少要供8个学生使用。从环保和财政资金的节约角度来看,实行教材循环使用的好处显然是不言而喻的。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循环教材制度的初衷很好。环保意识在全社会的推广就应该从小培养,教材循环使用不但能够培养孩子的节约资源意识,同时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以及社会公德意识。虽然这项政策在推行之初会遇到一些问题,他希望学校与社会应该多想办法将好的政策推广下去。同时对待这样一个全新的制度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

然而,反对循环教材的声音也不在少数。一些家长担心,教材集中回收、反复使用,如细菌消除不彻底,会不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教材统一管理,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等有效的学习程序会不会受到影响。

按照规定,循环教材要使用三年,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课本的保管成为一个难题。为了保证课本的完好,有些中小学做出规定:新发课本一个字都不能写,否则双倍罚款。学生在循环使用教科书时,因为不能在上面写字填空,需要准备一个本子抄写教科书上需要填写的内容。比如《科学》,里面就有一些实验报告,同学们或者把报告填写部分抄下来,或者自己复印,有些学生家长干脆自己掏钱另购一套教材。如此一来教材循环反而为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负担。

此外,还有人质疑在目前的教材纸张和印刷的质量下,循环教材是否能保证3年的使用期;副科循环主科不循环,会不会加深学生主副科区别的概念等。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和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不约而同地对教材循环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教材循环工作的推广时机并未成熟,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广泛调查、慎重研究,暂缓实行。

“事实上,从经济效益上看,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只有9种,而且都是音乐、美术之类所谓‘副科’,跟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主科’比起来,量很小,对于资源节约来说意义不大;而现在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全部免费,也不存在减轻家长、学生经济负担的问题。与此同时,循环教材的实行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发放、回收程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反而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消耗。”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对记者说。

北京市仁爱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勇也指出,“国外使用的循环教材制作非常精良,耐磨性非常好,不容易损坏。但是国内目前的教材普遍都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如果按照国外循环教材的标准来生产,成本也非常高。”

教材循环政策亟待完善

教材循环制度在饱受争议的背景下还是努力前行,目前教材循环已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从争议热点来看,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现实遭遇的种种难题而否定制度设定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毋庸置疑,无论从资源节约和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上,教材循环政策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而值得期待。

然而,其实际推行过程中遭遇的现实难题,譬如消毒问题、教材质量问题、学生学习习惯问题等等同样不容忽视。虽然教材循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多年的成功推广经验,但由于国外的学习环境、教育背景等与我国存在着较大差异,循环教材在我国的推广还需要完善细节,积累经验。只有克服现实运行中遇到的难题,才能使得教材循环朝着其初衷方向顺利推进。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推行教材循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和大多数家长一样,他表示理解与赞同。但是从实际推广上来看,这项政策确实还有很多“配套”工作有待完善。他期待着循环教材能真正实现良性循环。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归根结底,医治教材循环“水土不服”的良药还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对具体执行环节的创新。

一项科学的政策从制定到推广,其间要历经若干次的信息反馈与制度修正。作为一项备受期待的政策,教材循环制度的良性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亟需学校、家庭、教育、出版部门等多方面积极配合,努力从中摸索探讨经验,不断在相关技术手段上加以细化和完备,唯有如此,才能把这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真正落在实处。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