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硬手腕”治理“软环境”
高新区一季度工业增速全市第一
万张游园券
送给小学生
建业首度领跑中超
县(市)区委书记
集体赴兰考学习
香港友人新郑拜祖
中学生作文大赛
总决赛在郑举行
以邻为伴 共促亚洲繁荣
两岸同胞要面向未来捐弃前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硬手腕”治理“软环境”
——金水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纪实

本报通讯员 冯景义 王珺洁 本报记者 高 凯

2007年,金水区拿到了一块“金字招牌”: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区”。

2008年,一位个体经营者拿到执照后在金水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留言簿上写到:“过去人们常说‘开个餐馆难、手续跑半年’,而我办妥经营手续只用了短短3天。到政府办事并不难!”

一个是上级部门给予的荣誉和肯定,一个是普通市民的切身感受,却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同一个问题:金水区已成为“招商、安商、富商”的一片沃土。

2002年以来,金水区把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着力抓好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的建设,由此带来的是金水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崛起与腾飞:2008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401亿元,是2001年的2.5倍;财政收入19.06亿元,是2001年的6倍。区域竞争优势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逐年迈上新的台阶,稳步保持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在中部六省城区中的领先优势。

“铸魂”——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对破坏经济环境的要敢于“亮剑”,对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要敢于让他“下马”。 ——两个“敢于”表达了金水区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率为切入点,强化对干部的监督管理,狠抓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决心。

2003年,金水区成立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出台一系列惩戒措施,有效解决了“职责不清,办事不规范,办事不高效,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通过开通“金水廉政网”、在各单位设置投诉告示牌、印制投诉须知、便民联系卡等方式,使群众投诉受理渠道更加畅通。6年来,累计受理群众投诉1349起,业务内受理1312件,办结率100%。强化效能监察,先后对《行政许可法》的贯彻落实、“四城联创”、“郑东新区”拆迁安置、税源经济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专项效能监察。累计监察资金2367.8907万元,查纠违纪违规资金26.8877万元。在干部作风建设和案件查处上,金水区不惜“亮丑”,勇于“开刀”。通过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纪律进行“明察暗访”,先后对发现问题的11个单位和65名机关干部(其中科级领导干部10名)给予不同层次的组织和纪律处分。

为以诚信取天下客商,金水区提出“诚信立区”。不轻率作承诺,但凡是承诺过的就要不折不扣地兑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工作不能因领导干部的变化而变化;对投资商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不能议而不决、久拖不决;坚持“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着力打造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

(下转第二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