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郑州市街道地名之困
“执法打折”折损了什么?
政府岂能为排污企业遮丑
法治的软弱让媒体喧宾夺主
“冯翔式悲剧”与“林浩拍喜剧”
以医改为名回购
医院是股什么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冯翔式悲剧”与“林浩拍喜剧”

“冯翔式悲剧”与“林浩拍喜剧”

先来看两则新闻:其一,20日凌晨2时,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绵阳家中去世,现年33岁。公安部门初步勘验系自缢身亡。其二,4月18日、19日,林浩应邀来到郑州,参加大型温情喜剧《护士站的故事》的拍摄。

汶川大地震虽然早已过去,但地动山摇间亲人骨肉的湮灭,这样的心灵重创至今还萦绕在很多幸存者的耳际,让他们撕心裂肺,甚至义无反顾地自我毁灭——虽然冯翔的死因官方还没有“定论”,但从他死前写下的日记来看,是他自己选择走向了“永恒”。

冯翔生不如死的抑郁和悲苦,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理解。“冯翔式悲剧”,这是大地震后一种生命的极端姿态。而先是成为抗震救灾小英雄、之后被摄像机和闪光灯包围、如今又拍起电视喜剧的林浩,无疑就是另外一种极端的生存姿态。正是这样的反差,可以让我们从中咀嚼出一些苦涩的东西来。

如果说林浩成为小英雄,被树立为道德楷模,源于抗震救灾精神弘扬和人性大义表彰的需要;那么,一个普通的小学生频频登台亮相,越来越像娱乐童星,广告、代言和赞助等商业活动接踵而至,这又是为了什么?我不知道,林浩以及他的家人面对纷至沓来的鲜花掌声和现实的利益,会不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但我知道,如此过度的“关注”对林浩来说未必就是好事。

再回过头来看看,同样是灾后余生,“冯翔”们的生活图景。自地震后被提拔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以来,很多来北川参观、访问、游览的接待工作,都是指定冯翔去讲解的,“每到废墟里去一次,就痛苦一次,那底下就有他的儿子,他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丧子的伤痛,工作的压力,一次次身临其境的伤情——读着冯翔的临终遗言《很多假如》,我不禁怆然:假如我们对如此沉浸在痛苦炼狱中的生命抑郁多一些开慰和劝解,多一些心理疗治和减负,或许冯翔的悲剧就完全可以避免。

走上“极端”的冯翔,只是个例。但在这样一个极端的冯翔背后,却站立着一个急切需要心灵疗救和社会抚慰的群体。名利双收的小林浩,当然也是个例,而正是这样拥有了太多光环的个例,从一个侧面反衬出——对于“锦上添花”,我们付出太多、做得太多,而对于“雪中送炭”,我们却付出太少、做得太少。

我从来都不认为小林浩是什么名人,我更愿意把他看成是一个在地震中表现勇敢的孩子。大地震之后,心灵的废墟和生活的废墟都需要重建,与追捧少数地震楷模相比,我们更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让所有劫后幸存的人们能够摆脱灾难的阴影,幸福平安地生活下去。 陈一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