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6
于耀江词选
《太白醉剑》二人谈
《北京漂》
12
他融入一片诗意的蔚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太白醉剑》二人谈

钟海涛:《太白醉剑》实已将太白先生写至极致。读此书者,必以太白为知己无疑,然君何时曾读此淋漓痛快之篇?又何曾赏此浓郁悲烈之文?写其情,小儿女态毕现,桃红李白之篇稚气盎然,颇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之三昧。至若战长江桃红薄命,奠亡妻灞河仗剑,则伏涛四起,波浪翻屋,太白之童心安在哉?人有悲欢离合,独悲而颓废无味,独欢而轻浮张狂,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若无悲欢之味,离合之苦,太白焉有飘逸如仙,咀嚼千年而不尽之诗文?“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一生行此言者,不独老聃,不独庄周,不独太白,亦不独韬光先生,你我亦其中也。读韬光之《太白醉剑》,至此为一乐。

写其酒。太白之醉,若玉山自倒,若仙人飘摇,此其态,而非其心。韬光先生笔下,以其醉写其心,太白之醉,乃为自由而醉,乃为红颜而醉,乃为挚友而醉,乃为天下而醉。否则其区区糟糠之酿,纵使兰陵美酒,琥珀之光,焉能醉我者?至此为二乐。

写其诗。观韬光之文,余不禁感慨之,韬光实乃我辈中充栋之汗牛也!天下以小说名世者何止万千,以太白作文者何以百计,何尝有人细细梳理太白之诗文,钩沉其一冠一履,一点一滴,以远游为线,以治乱为椽,将之连缀其中,几达天衣无缝之境界?

观其《太白醉剑》,其中诗文随手拈来,点缀其中,烘染其景,或慷慨悲烈,或飘逸如仙,或稚子私语,或哀民多艰,其以诗入文,以文入诗,使人惶惶然难辨,戚戚焉于心。至此为三乐。

写其仕途。太白仗剑出川,观蜀道之难而有难于上青天之感慨,其谶语也。蜀道如青天,宦仕如蜀道,所谓烟涛微茫,云霓明灭,于古于今亦然,岂独李太白哉?读韬光先生之文,太白之遇,之苦,之彷徨无地,之哀痛难言,直如历历在目,感同身受,人之一生,大悲大喜,大离大合,尽在此中矣。

余闻曲高和寡,常欲和之,做《太白醉剑》一孤寡之人,却不可得。今闻《太白醉剑》付梓,不胜欣喜,此乃商城之大事也!

韬光沥胆淬流年,立雪程门续有篇。

醉酒依剑寒月冷,文章锦绣壮河山。

肖红:韬光先生《太白醉剑》大作初成,嘱我为此书设计装帧:中武兄亦力邀我为其装帧并为内文作插画,任务艰巨、繁重,已使我略有怯意!然略略观其大作,不胜感叹!随欣然从之。

此书所写太白,飘逸如仙,闻其人如见其貌,如见其心,如行于尺素画卷之中,如泛于洲湖四海之上。《太白醉剑》者,深得太白之三昧,字如秋叶,句如连山,行文如风上行舟,遣词如行星布月。一卷在手,画面之感油然而生。

一页页翻去,波纹潋滟,山势纵横,大唐盛世之卷,太白佯狂之气如在眼前,余信笔勾勒,居然草就十七篇。画以文意而生,文因画意而露,若可以使太白因画而增色,此书因此图而添辉,将不胜欣喜矣。

祈愿《太白醉剑》付梓之后,韬光为千古文坛增色一缕,方不辜负此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