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奥克杯”省业余围棋公开赛昨日落子
河南围棋复兴不会遥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十年黑白子 浓浓“奥克”情
“奥克杯”省业余围棋公开赛昨日落子
加油,妈妈相信你!不急,慢慢下!

本报讯(记者 刘超峰 文 唐强 摄)昨天晚上,郑州日报社四楼会议室热闹非凡,由郑州日报社、省社体管理中心、河南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奥克杯”河南省业余围棋公开赛在郑州日报社隆重开幕,来自全省将近300名选手云集本社。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彭德胜,奥克啤酒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莹、河南省社会体育中心书记冯汴生以及郑州日报社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比赛分为公开组(12岁以上)、少儿组(12岁以下)两个组别进行,均采用9轮积分编排制,公开组冠军将获得5000元的大奖,同时荣膺河南省业余棋王称号。公开组和少儿组的前8名将给予优厚的奖励。另外,主办方还在比赛期间设立了互动奖项,凡参赛选手均有赢得幸运奖的机会。

由于公开组奖金依然非常“诱人”,因此也吸引了众多“绿林豪强”的参与,曾经五夺全国冠军、三届奥克杯冠军得主李天罡以及名将卢宁、王铮增等众多高手都将参加本次比赛。另外,洛阳、开封、南阳等地的诸多业余高手也已报名参赛。

“奥克杯”河南省业余围棋公开赛自2000年始已成功举办了九届,成为我省体育界一项知名的品牌赛事,为我省围棋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更被围棋专业人士和围棋爱好者称为“棋迷的节日”。

昨晚的首轮比赛波澜不惊,名将李天罡、卢宁、王峥增、王驰名等顺利过关,唯一的冷门出在了“洛阳棋王”关宏身上,他不敌冠军围棋俱乐部的小棋手方一帆。

十 年

坚守10年,一路走来,在河南省业余围棋赛事中,“奥克杯”已经成为旗帜。说“十全十美”有点自慰,但冠之以“十心十意”却绝不为过。

过节了!每个人选择过节的方式各有不同,你可以选择叫上你的异性朋友一起出游,也可以选择带着妻儿老小逛逛商场或公园,或是平时只知道忙碌的上班族难得在宝贵的休息时间,在家里美美地吃饱了睡、睡起来再吃……下棋的、爱好围棋的,对于这一人群来说,过节最好的方式无疑是下棋……每年奥克杯比赛时,相熟的棋友下完棋后相约喝酒聊天,快活逍遥、真是惬意。

“奥克杯”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长期以来一直代表着河南业余围棋的顶尖水平。马笑冰、许斐然……一个个奥克杯里熟悉的身影如今已经成了职业棋手,李天罡、卢宁……多少这样的少年郎即使是在全国的业余围棋赛里也经常上演过五关斩六将的好戏,王蔚民、王峥增,“郑州二王”的名头也是响当当的。除了已经踏入职业门槛的那些佼佼者,这些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身影今年又来到赛场。“奥克杯”里的围棋水平是个什么水平?许多参加比赛的棋手这样告诉我:即使是全国的顶尖业余高手想在奥克杯拿个冠军也绝非易事。

第10个年头了,把“奥克杯”办成省会棋迷的一种“习惯”真的非常不容易。平时因各种事情难得聚在一起的棋友在“五一”期间有了充足的理由和借口与朋友小聚,畅谈一下,赌个饭局,晚上到酒肆茶坊点上俩菜,对了,喝什么酒呢?当然是喝“奥克”了。你别不信,真真切切地有棋友这样告诉我:“我现在喝啤酒都‘习惯性’地喝奥克。”听到这心里话,恐怕奥克厂家会笑得不得了,因为围棋赛这个平台,确实让精明的奥克人得到了满意的“实惠”,而这一点,恰恰是每个企业所要索取的最佳回报。

10年一个轮回,10年一次“大庆”。10年,不可或缺的奥克情。伴随着1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追求“实心实意”,我们渴望“十全十美”,更期盼下一个5年、10年的继续……“十全十美”奥克情,是完美的10年终点,但更是再次轮回的新起点,谁说这又不是事实呢? 刘超峰

花 絮

今日对手 明日校友

卢宁和李天罡是“奥克杯”围棋赛的常客,昨日开赛的第十届“奥克杯”围棋赛,两位“常客”如约而至,他们又将为最后的冠军展开激烈争夺。卢宁现在的身份是上海财经大学大三的学生,李天罡则正在为上大学做准备,他的目标也是上海财经大学。

“我们又在‘奥克杯’碰面了,真是缘分啊!”卢宁笑着说。“呵呵,那是。”李天罡也笑了。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李天罡今年9月份将成为上海财经大学的一名新生,到时他将和卢宁一道成为上海财经大学围棋队的队友。两个曾经在“奥克杯”围棋赛上交锋多次的“对手”,明天就将成为“校友”。

“我们就快成校友了,该叫一声师兄吧?”卢宁对李天罡说。尽管面对的是明日的“校友”和“学长”,但是生性比较沉稳的李天罡并没叫出“师兄”,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到时候再说吧!”便赶快去看自己首轮的对手了。看来李天罡对本届“奥克杯”势在必得。

加油,妈妈相信你!

“妈妈,咱们还是走吧,我不想下了。”一位小选手一边拉着站在她身边的妈妈的手,一边略带哭腔地说道。距离昨天“奥克杯”开赛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这位小选手便打起了退堂鼓。

“这是我女儿第一次参加‘奥克杯’比赛。她学围棋已经有2年时间了,但平时只是跟围棋学校的同学下下,还没有参加过这么大规模的比赛。”这位小选手的母亲对记者说,“让她来参赛,就是想让她见见世面,多跟高手过过招。”

“那咱们不下了吧?走吧!”一听到妈妈想要带自己走,这位小选手却站在那里不走了,一种恋恋不舍的表情浮上脸颊。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动了,那位小选手的母亲蹲下身子,耐心地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跟小朋友们一起下棋,也知道你很想下好。这是你第一次参加比赛,只要尽力就好了,无论输赢,妈妈都为你骄傲!”

听到妈妈鼓励的话语,那位刚才泪水还在眼睛里打转的小选手,很快破涕为笑,“妈妈,我不想走,我去下。”

“加油,妈妈相信你一定能下好!”伴随着母亲鼓励的话语,那位小选手坚定地走进了赛场。

不急,慢慢下!

一个淡定自若,一个神情焦急,两位小选手截然不同的表情,仿佛“道出”了棋局的形势。有意思的是,两位小选手同姓“李”,一个叫李静、一个叫李丽。长相颇为相似的两人,并不是记者想象中的“双胞胎”,并不是一家人。

“棋逢对手才下得起劲!”这早已是对弈时的最高境界,巨大的实力悬殊,往往会使比赛显得乏味,而对战的双方也会早早陷入疲惫。不过,昨天“奥克杯”赛场上的两位同姓“李”的小选手,却演绎出了赛场上罕见的一幕。“我们都姓李,就是一家人,你不用着急,慢慢下,我等你!”已经占据主动的李静笑着对李丽说。受到鼓舞的李丽,逐渐舒展了紧锁的眉头,两个“小姐妹”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黑白世界”的遨游中。

本报记者 陈 凯

关宏:我输了不算“大冷门”

“洛阳棋王”、第三届“奥克杯”围棋赛冠军,关宏的“名头”着实不小。虽然已经连续有四届“奥克杯”没来参赛,但是当关宏出现在昨天开赛的第十届“奥克杯”围棋赛赛场上时,还是被很多“资深”棋迷认了出来。“关老师好!”一声声亲切的问候记录了关宏与“奥克杯”的渊源。尽管“来势汹汹”,但关宏却在昨天首轮比赛中意外地负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棋手方一帆。虽然首战告负,但是关宏对于自己的失利却评价得很客观,“我输了,但不算‘大冷门’。”

关宏在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班,平时工作很忙,也正因如此,他几次与“奥克杯”围棋赛“擦肩而过”。此次参赛,关宏也是在昨天当天才赶到比赛现场。“我把工作安排好后,3点多上的火车,5点多到郑州了,不过郑州火车站附近堵车,我转乘了公交车才赶到郑州日报社,到这已经将近7点了。”谈到此次到郑参赛的历程,可以感受到他语气中的疲惫。是不是因为旅途劳顿的缘故,才使得关宏首轮比赛便意外“失手”呢?对此,关宏并不完全赞同,“这次我在路上是耽误了不少时间,但我不认为自己是因为这才导致输棋的。”

与关宏对手的小棋手名叫方一帆,在冠军围棋俱乐部学棋。提起战胜自己的对手,关宏赞赏有加:“他的棋下得挺不错,我们下的这盘棋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也正因如此,我才觉得,我输给他并不算‘大冷门’。”

平时工作忙了,下棋的时间自然也少了,关宏也坦言自己目前的棋艺确实有所下降。“正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啊!”说这话时,关宏虽然一脸笑纹,但其中的无奈也让人深深体会到这位“棋王”对围棋的热爱。输了首轮比赛,意味着关宏基本上已经与本届“奥克杯”围棋赛的冠军无缘。虽然如此,但关宏依旧很乐观,“谁都想得冠军,但冠军就一个。参加这次比赛,我更多的是感受过程,以及会会老朋友。”谈到后面的比赛,关宏停顿了一下,然后笑了,“我一定会全力下好后面的比赛,至于最终的结果不去想那么多,希望后面的比赛不会再遇到什么‘黑马’吧?”

本报记者 陈 凯

下图:关宏在比赛中。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童子军,面对棋盘,表情都是一样的专注、一样的虔诚。

本版图片摄影

本报记者 唐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