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法似水 人生如圆
汶川地震纪实图片展昨开展
我省张志磊轻松夺冠
新鲜出炉
中原大舞台
图片新闻
傲慢与偏见
票房破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书法似水 人生如圆
左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能够恬然自若、心静如水,才是他书法人生的真谛。
上图:他的笔墨世界是如此的和谐有序,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思绪的脉动。
喧哗过后,回到了原点,在书法创作中,自己的身心进入到了一种无所来无所往的沉静。

■本报记者 唐 强 摄影报道

潘小永,字童月,是我市书画界一名平实的书法家,从一个生长在黄河故道的泥孩子,蝶化成笔耕书坛的良秀,在他的书法灵魂中,蕴涵着平静朴实的人生哲学。他说,书法就像水,自己的书法人生从起点再回到原点是一个圆。这种和谐、恬淡的艺术心境,已经使他的艺术观进入到了“静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物我两忘境界。

对书法艺术的情愫,使得在童月眼中,横、竖、撇、捺不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文字的造型,变成了他对整个世界的静观和理解,同时,也是大千世界在他胸中的写照。他说,这种静观,照见了人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即是从躁动逐渐平静、朴实、和谐的人生态度。表现在书法艺术上,书法似水,无物不遇、无物不入,无时不在流动,成就了方寸之心的淡雅和宠辱不惊。

童月出生在黄河北岸,凭着对文字特有的理解和感悟,在同龄孩子的眼中他是一个怪才。偶然的机会,从一位下放到农村的干部手中得到一本《兰亭序》帖,他如获至宝。没有纸,放羊的时候他就用树枝在黄河滩上恣意挥洒;没有笔墨,就用羊毛自制毛笔沾着锅底灰点点画画,大河的阳光滋养着他走过了童年和少年如梦如幻的时光。回忆起这些,童月的眼中就会荡漾起孩童般一尘不染的波澜。

出人意料的是,童月还是一名科班出身的中医先生,他的大学生活是在省中医学院度过的。从放羊娃迈进大学殿堂,他的眼界开阔了,舞台变大了,他逐步体悟到,艺术水平的提高是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的。长时间的学习磨砺,中华的中庸文化、朴素的哲学观和审美意识与他如影随形,在他的心灵深处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大学期间,他是“省中医学院灵兰艺协”的活跃分子,此后十年,童月对书法锲而不舍,熟练掌握了书法艺术的基本技巧。他说,这一时期,他深入思考书法造型的灵魂所在。

童月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他的诊所曾开遍全国、在政府部门他担任过职务、经商下海也能看到他搏击的身影,无论担当什么角色,他都做得认认真真、明明白白、像模像样。一切还于本来后,他把全部的身心寄情到书卷和笔墨之中,在淡淡的墨香中,他回归到了人生的原点。在这个原点上,他开始废寝忘食,追求古典书法的精神,取法羲、献,慕唐宋、崇明清,根据自己的心悟,将字的结构和身心融为一体,不时与古人对话,与今人探讨。他的生活摒弃了世俗功利,进入到了一种流畅、和谐的境界。他的字以古人王铎为师,骨力洞达、流动如水。

童月说,他的童年是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处于懵懂、启蒙时期,记忆深刻的是沐浴着大河的朝阳放浪形骸;大学时期是磨砺自己心境的美好时光;喧哗过后,在书法创作中,自己的身心进入到了一种无所来无所往的沉静,他的笔墨世界是如此的和谐有序,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思绪的脉动,心绪回归到了沉静而又简单的原点。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