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排在榜上”与“写在脸上”
人人都可来拜祖
漫画:某字遮百丑
挺虎官员复出何以让人风声鹤唳
在金融危机中寻求信仰
央视等百家传媒
热议“新郑改名”
高管究竟该不该“高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挺虎官员复出何以让人风声鹤唳

从官方网站上一则乒乓球比赛通讯稿中,有网友发现华南虎事件中的挺虎官员朱巨龙、孙承骞仍在领导名单之列,且“排位很靠前”。并据此怀疑二人已悄然复出。(5月4日《南方都市报》)

陕西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是以厅党组成员身份参加的……没有官复原职一说。”这表明二人虽被免去副厅长行政职务,但仍留在厅党组织中享受副厅级待遇。

这似乎是更大一瓢冷水,原来乌纱帽还有两套,所谓的免职问责,不过是少戴了其中一顶而已,这样一来,问责意义还剩多少?对于“免职”,民众天真地认为免职就是“摘乌纱帽”,可事实一再嘲弄他们:免职不是这样理解的。

专家说,外界普遍对被问责官员的处理有误解,“免职”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处理,并非一种“处分”——这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所谓“处理”,就是免掉A职然后调任B职,这种技巧已在瓮安事件、“黑砖窑”事件、三鹿事件等一系列官员复出事件中有了充分的体现。虽然每次复出都会招致舆论强烈质疑与不满,但原来这都是我们对“免职”的“误解”:何曾有过问责意义上的处分,一切不过是技术意义上的处理罢了。

若免职仅是无处罚意义的处理,那么免职几无意义。免职后又轻松复出,对民众情感的伤害更严重。这种严重性在该事件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诸多“带病复出”的刺激之下,公众的神经承受能力临近崩溃边缘,一场不为人关注的机关乒乓球赛上领导名单排位的风吹草动,便让他们风声鹤唳,如此高度的敏感与猜疑显非常态。

问题的解决路径有两条,一是让所有民众知悉免职非问责,让人们原有的意识转弯;一是把免职剥离技术处理手段,回归问责本质,与民众的理解接轨;不管哪方转弯,这弯必须要转。同一个词,官民两种不同解读,只能引起误解与纷扰,谁都不好受。 范大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