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道全堂”传奇
《赫鲁晓夫全传》
《浮沉》
我国古代时的阅兵
图片新闻
李书建的“菜根意识”
北京诱惑
粗碗螺蛳细碗蚬子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李书建的“菜根意识”

李书建的“菜根意识”

刘学林

书建出版了一本散文集——《素心集》,说是取“世俗喧嚣如浮云,一片素心便是禅”之意,并用一篇文章《素心是禅》作为他自己的《代序》。就我个人和书建的交往经验,我觉得书建不是一个谈“禅”之人,起码现在不是。

在这本书中,书建确实是以“素面”示人的。掩卷不用深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书建用自己质朴无华的文笔,把自己的情感、情趣、思想、为人、为文、为事、为官,全都溶进了一篇篇的文章之中。

《素心集》分为四个部分。在《往事悠悠》中,《安家记》、《一辆童车》写得最为真实感人,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至。书建是个孝子,结婚后就把母亲接到了城里。当时的物质生活极其贫乏,单位仅分到了一间破旧的小屋。书建自己动手,废物利用,把小屋拾掇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一家三代也能在一间小屋里生活得其乐融融。后来,二女儿三女儿相继出生。买不起童车,书建又是自己动手,捡拾废钢筋和旧木板,废钢筋一根一根砸直,旧木板一块一块拼接,硬是做成了一辆可供三个女儿合用的童车。且是一辆多功能的童车,中间摆上竹板可在车里对坐吃饭,放下竹板可以躺在车里睡觉。这辆童车不但给女儿的童年增添了乐趣,此后亲戚们相继转借,同样给亲戚家的孩子增添了乐趣。直到童车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书建才几经打听,找回童车,贴上标签,作为纪念,安放在故乡旧居。

可见,书建是一个优秀的儿子,优秀的丈夫,优秀的父亲;同时,书建也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

书建当然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在该集的第二部分《梓里寻梦》中,这种怀念故旧的情感表现得更加清晰、充分、情真、意切。

书建是土生土长的登封人,“菜根意识”、“地母意识”在他的身上根深蒂固,流淌在他的血液之中。在这一部分中,我觉得《写在母亲的忌辰》、《故宅》最具代表性。前者自然是为怀念母亲而作。母亲含辛茹苦,勤俭持家,操劳一生。“手脚不闲地干家务似乎成了母亲的嗜好,一旦有片刻闲暇便不自在,非要找点事做不可。眼看她年事已高,我夫妻俩怕她劳累,便抢着干点家务,反招来她老人家的不满,虽未讲明可从眼睛里看出似乎认为我们嫌她不中用了,让人左右为难。”了了数笔,母亲的形象已跃然纸上。《故宅》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本来房屋规整,花果飘香,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兄弟们相继成家搬迁,故宅已无人居住。雨雪风霜,年深日久,房屋破败,果树毁弃。在城里定居多年的书建竟然决定,拿出他和妻子的部分工资重修故宅。故宅重修后,书建在故宅举办了两次活动:一次是清明节祖坟搬迁,全部家族成员及内亲齐聚故宅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一次是在故宅举办了母亲的葬礼,让母亲魂归故里,叶落归根。初始,书建重修故宅也许只是因为浓重的乡土情结,举办了这两次活动后,在书建心里,故宅又有了它清晰的具体的作用:一是把故宅变成家族祭祀的场所(相当于家族祠堂吧);二是和乡亲沟通交通的场地。于是书建进一步完善美化故宅,粉刷墙壁,硬化地面,自建水池水塔,安装自来水,在院中栽种果木花卉。“我把故宅里栽树当作锻炼身体而乐此不疲,年年栽树坚持数年不断更新。”“春季樱桃、杏花、梨花次第盛开,有红有白;夏季石榴似火,月季娇艳;秋天桂花扑鼻香,紫薇花期长;冬季雪中梅花白里绽黄,翠竹白雪尤显精神。”如此尚且不够,书建又收集石磨、石臼、石门墩、木犁、独轮车、土坯模等等,连同祖母或母亲用过的织布机、纺花车、针线筐、旧茶几等等一并存于故宅,又如一处小型的民俗博物馆。

故土是我们的根系所在,或浓或淡,乡土情结、菜根意识几乎人人皆有,可是,谁有书建意切情真,谁有书建铭心刻骨?

集子的第三部分叫《蔷薇园》。在《蔷薇园》中,书建就像一个文坛侠客,路遇不平,爽意亮剑。他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不遮不拦,用犀利的文笔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切莫重演窦娥冤》、《谁会当汉奸》、《为吴承恩们呼冤》等等都写得脍炙人口。我前边说过,书建不是一个谈“禅”之人,起码现在不是。我是想说,书建其实是一个社会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极强的作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