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限塑”近一年 叫好不“叫座”
科技创新骨干
申报工作开始
“流泪甩卖”请当心
我省要求13家企业
储备50万吨电解铝
我市将打造20个省级特色中心镇
图片新闻
今夏我省电网负荷
预计达3050万千瓦
安置残疾人就业
所得税优惠更多
鑫苑路北将建
大型老年公寓
基础设施建设
最高奖补百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限塑”近一年 叫好不“叫座”
年轻人购塑料袋“不差钱”免费手撕袋成替代品源头监管方为上策

本报记者 郑磊 实习生 刘小佩 文 李利强 图

家住华淮小区的徐大妈,早上晨练后,溜达到附近的集贸市场买菜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免费奉送的还有无任何字样的塑料袋……“限塑令”实施将近“周岁”,如今难道失效了?昨日,记者走访发现,“限塑令”实施以来,“白色污染”虽有所减少,但距离绝迹还相差甚远。

市场使用塑料袋“回潮”

昨日上午,在陈砦蔬菜批发市场,市民于阿姨买了一斤排骨,肉贩儿称重后顺手抽出一个超薄塑料袋,将排骨放了进去。随后,于阿姨又来到另一家肉摊前,买了一些鸡腿、一块瘦肉,摊主分别拿出两个塑料袋装好。“再帮我用大点的袋子装一块吧,拎着方便点。”摊主挺爽快,马上拿出一个大点的塑料袋给她。记者看到,几乎每个摊位都备有塑料袋,而这些袋子大多没有任何标识。

“塑料袋收费吗?”记者上前咨询。“我们做的是小本买卖,要是塑料袋再收费,恐怕生意就没法做了。”一名摊主说。一家市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与超市相比,集贸市场限塑难度更大。商户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如果再让他们买几毛钱一只的塑料袋免费送给顾客,商户肯定吃不消;而薄塑料袋只需几分钱一个,权衡之下,经营者大多会选择后者。”

年轻人购塑料袋“不差钱”

大型超市是执行“限塑令”效果最好的场所,近日却出现有偿塑料袋使用量回升的现象。

“一个环保袋根本装不下,还是买大的塑料袋比较方便。”昨日上午,在北环路一家超市购物的李小姐,从手推车里拿出水果、零食、生活用品等,向收银台购买了两个大号塑料袋。“每天出门都很匆忙,还要想着带个袋子,这难度太大了。”李小姐称,在超市购买上百元的商品,根本不会计较买塑料袋多花上几毛钱。

记者观察发现,前来购物的市民绝大多数没自带购物袋,东西少的直接用手掂着离开;东西多的则购买0.2元一个的有偿塑料袋,其中一对年轻夫妇一下就买了5个大塑料袋。一位收银员介绍,从今年春节开始,有偿塑料袋使用量就有所增加。不少年轻人表示,拿个大袋子出门太麻烦,买个塑料袋回家还可以用来装生活垃圾。

免费手撕袋成替代品

随后,记者来到花园路一家超市。与刚实施“限塑令”时相比,环保购物袋被摆在了很不显眼的位置,袋子上也有明显的灰尘。与此同时,用来盛生鲜和小食品的手撕平口袋因为被“限塑令”豁免,成了一些顾客手中的免费替代品。

超市内,一女性顾客购物车内放满了蔬果,每样生鲜都用平口袋装着。蔬果上面还摆着好几个没用过的手撕袋。“目前有很多顾客把手撕袋作为购物袋来用,我们只能劝阻,顾客不听营业员也没办法。”该超市人员介绍。

源头监管方为上策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市民习惯了使用塑料袋,短时间内很难达到“禁用”的程度,目前不少市民都是图方便宁可出钱购买塑料袋,他们并不是不知道塑料对环境的危害,彻底改变习惯还需“缓冲”。他建议,治理“白色污染”应从源头控制减量、促进回收利用、局部实行限制,这才是上策。

对此,市工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市区集贸市场及个体商店数量较多,分布范围广,这成了监管和执法的难点。此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定塑料袋的厚度必须≥0.025毫米,这一标准难以用肉眼判定,必须使用专用仪器测量,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基层执法的难度。针对使用塑料袋“回潮”现象,工商部门将于近日开展“限塑”专项整治工作,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处销售、使用塑料袋的情况开展专项检查。此外,这名工作人员也坦言,要真正做到“限塑”,关键还是每一位市民都要有环保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的理念,充分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