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社区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梅丽的“贤内助”
孝子重病之后
小小爱心超市
传递社区真情
闲不住的“老雷锋”
爱心
创造奇迹
兄弟情深
敲开邻居门
亲如一家人
邻里真情
父爱如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爱心
创造奇迹
爱心献聋儿真情育“弱苗”

爱心

创造奇迹

本报记者陈亚洲 文/图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昨日上午,一阵阵优美的儿童歌曲从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院内传出,只见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指挥着一群活泼可爱的聋哑儿童在放声歌唱。她就是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主任张洛梅。

人们不禁要吃惊地问:这些连话都不会说的聋哑儿童,怎么会唱出如此好听的儿童歌曲呢?

故事还得从11年前说起――

创办“康乐园”

那是1997年春节,当时只有25岁的张洛梅到浙江大姐家过年,无意间看到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中,介绍黑龙江绥化一所聋儿康复中心帮助聋哑儿童康复的情况。从大姐家回郑后,张洛梅很快与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栏目取得联系,了解相关信息,又到河南省残联了解到全省有6.8万名聋儿。面对如此多的聋儿,一种社会责任感在她的心中不断升腾:“康复一个聋儿,解放一个家庭,稳定一片人心。”

张洛梅的想法,很快得到了郑州市残联的支持,专门在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院内腾出带有庭院的三层小楼。于是,她投资近40万元,按儿童心理和聋儿特点装修房子,购置设备和玩具、教学用品,招聘教师进行培训。1998年3月办起了集聋儿语言康复、言语矫治等为一体的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爱心献聋儿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相继前来咨询、报名。她和老师们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教育和康复理念,精心培育这些聋儿,把一片爱心和真情献给孩子们。

2007年8月,不到4岁的聋哑女孩小晴入园不久,孩子的妈妈就要求退学,要改送女孩的弟弟小杰来上学。经了解,这两个孩子都是聋哑人,父母感到都来培训,经济负担不起。张洛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耐心地做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同时,决定减免女孩的康复费、托费,还向有善心的好朋友求助,每月资助孩子600元。

来时不会说一个字的聋哑女孩小晴,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就会叫“爸爸、妈妈”了。孩子的父母激动得泪流满面。

真情育“弱苗”

聋儿康复过程曲折而复杂,每教一个字,老师要比教一个正常孩子不知要多付出多少倍的心血。比如教孩子学会一个“苹果”词语的发音,要让孩子们先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再面对面地教孩子们的口形、舌位和发音。为了让孩子发音正确,张洛梅和老师们让孩子用手摸自己的舌头,来感觉发音的部位、气流和舌根的运动方向,无数次地练习“苹”、“果”单字的发音。待单字发音正确了,然后再练习词组的发音,一次、二次、三次……她的舌头常常被孩子们摸得阵阵恶心、呕吐。

有个5岁聋哑男孩小宇,今年冬天入园时,由于听力差,说话不标准,纠正一个音就得花一个多月时间。可张洛梅总是百教不厌,让小宇学会了说话。

张洛梅和老师们用慈母般的爱培训聋儿,一批批聋儿得到康复。到目前为止,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已收训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听障儿童。为此,她也先后被评为省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市三八红旗手。 

图为孩子们在自己画的画上,用彩笔写上“我爱张老师”5个大字,表达心中对老师的无限敬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