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爱无疆铸骨魂
图片新闻
全市社保基金
首季入账15亿
一家三代共享快乐母亲节
全省残疾人
创业之星开评
廉租房政府采购
首次招标
四地律师声明愿助考生告北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大爱无疆铸骨魂
——郑州市骨科医院5·12护士节暨纪念抗震救灾一周年记
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连鸿凯与护士到“心连心病房”看望震区伤员。
医院党委副书记李玲(左三)与护理姐妹在一起。
医务人员在震区帐篷里治疗护理伤员。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王伟鸣 李 晖 文/图

核心提示

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是国际医务护理创始人“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生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南丁格尔创立的护理精神,“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是南丁格尔留下的传统。

如今,护士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的名称,更是一个救死扶伤、为病人带来希望与温暖的天使群体,她们不仅工作最琐碎、最繁忙,在危险来临时,她们更是不顾柔弱身躯,毅然冲锋在前。

今年护士节来临之际,5月8日,市骨科医院隆重举行“纪念5·12护士节,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座谈会,重温那段刻骨铭心的抗震救灾经历,激发广大护士继续秉承南丁格尔奉献精神,全力打造“无痛医院”。

前往灾区 我们义不容辞

我们难以忘记——2003年护士节,突如其来的“非典”,把广大医务人员推向了最危急的前线,她们不怕危险,毅然投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这让我们更多的人对这个日子充满敬意,让我们由衷感受到护士这个职业的神圣。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突然来袭,在地震前线,在后方医院,都活跃着一群群头戴燕尾帽的护士忙碌的身影,她们用鼓励的眼神传递力量,用博大的情怀温暖心灵,点燃了无数伤员的生命之光。 

市骨科医院的医务人员更不会忘记——面对祖国的召唤,带着医院的嘱托,去年5月14日,陈园园、宋莹莹、何斌3位年轻的护士肩负使命,随队紧急赶往灾区,将“厚德精诚、力行博爱”的郑州骨医精神远播理县大地。

“川豫情深,骨医相伴”……去年5月,为接收灾区伤员,她们加班加点,创造了3天开辟一个新“心连心病区”的奇迹。

“我们要发挥骨伤外科技术和红十字紧急救援优势,到灾区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第一时刻,院长连鸿凯发出动员令。

“我年龄大,这一次应该我去。”“上前线,我更有护理经验……” 医院决定成立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队奔赴灾区,陈园园、宋莹莹、何斌等护士闻讯而来,纷纷请战。其中,有工作20多年的护士长袁菊仙,还有有着年幼孩子的护士李红霞……

随即,该院成立了由王爱国副院长带队,黄万新、王祥善、蔡松涛、郑世军、张宇5位医生,陈园园、宋莹莹、何斌3位护士和王翔、鲁俊2位救护车司机组成的抗震救灾紧急医疗救援队。

对话人物 个个感人至深

陈园园:“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能先把自己打垮。”

陈园园,女,手术室护士,26岁,党员,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队员,她放弃职称考试,主动请缨到灾区。

“到成都后,路边临时帐篷随处可见,这时大家已感受到了空气中紧张的气氛。”陈园园回忆,当晚留宿成都时,说凌晨有余震,王爱国副院长带领队员打地铺,黄万新主任还幽默地说:“我们不能来这第一天就被埋了,太丢人了,要埋也得先救几个人再说。”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不能先把自己打垮,要用一个良好的状态去帮助灾区群众。”陈园园说,在前往资阳的途中,市骨科医院全体队员向指挥部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去。

理县人民医院是在山脚下搭起的临时帐篷,陈园园等不怕脏累,积极参与伤病员救治工作,没日没夜地照顾伤员,喂饭、打水、谈心,尽最大努力抚慰灾区人民受伤的心灵。

“也许,现在护士的社会地位还很低,但我觉得自己的付出能为患者减轻痛苦,我们活得很有价值。”经历了抗震救灾洗礼,陈园园说她更热爱护士工作,更懂得了要坚强面对生活。

陈丽丽:“护士工作平凡琐碎,但有价值所在。”

陈丽丽,32岁,社区服务中心护士长。

“你现在情况恢复得怎样?”

“我恢复得非常好,现在江苏打工,非常想念你们呀!”

姚天保,青川竹元镇卢山村村民,地震导致他右顶枕部擦伤血肿,转运到市骨科医院后,不仅得到精心治疗,还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5月8日,陈丽丽电话回访时他激动地说。

地震发生后,陈丽丽紧张筹备病房,参加河南医疗救援队骨医小分队,在副院长翟明玉带领下,前往接转伤员。在颠簸的火车上,她时刻观察伤员病情,测量生命体征;她单腿跪地为伤员量血压,定时为病人翻身、喂饭、放尿液、按摩……

到郑后,她不顾疲劳,第一时间掌握病人的家庭情况、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详尽制订护理计划,联系理发师为伤员理发、刮胡子,为小伤员提供学习用品,安排个性化饮食……

“为了灾区,我们付出都是值得的!”陈丽丽说,“护士工作虽平凡琐碎,但有价值所在。”

王俊:“将无痛服务进行到底。”

王俊,护理部主任,46岁,党员,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队队员。

在抽血化验室,3岁的亮亮抽血时,不但没有哇哇大哭,还呵呵直笑,难道孩子不怕痛?

“不是孩子不怕痛,而是不痛。”王俊说,这是因为医院正在打造“无痛医院”,孩子打针前,胳膊上已被护士涂上了一种外用的止痛药膏。

“作为一所骨科医院,病人的疼痛也痛在我们心上,特别是看到不少灾区伤员的痛苦更让我们揪心。”王俊说,抗震救灾后,医院在全省率先提出打造无痛医院,制订了严格的《无痛医院服务工作流程》,采取了细化到每一个服务环节的措施给患者消痛:一是每个病区配备了便于移动、摩擦力极小的过床器,以方便挪动病人,减轻病人的痛苦;二是为每位医生、护士配备了“疼痛评估尺”,随时测量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采取镇痛措施;三是实施无痛整复,消除患者的紧张感、疼痛感;四是麻醉师参与整个诊疗过程,随时为患者除痛;五是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医院的形象很大程度体现在护士身上。谈起感动服务,王俊自豪地说,我们李玲副书记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医院的护理部主任,10年前,她就提出了护士服务理念不仅要满足患者的要求,还要尽量满足患者家属的要求,要进行由“病”到“人”的变革,注重细节,为患者提供高效、舒适、细致、周到的感动服务。

“开展感动服务,全力打造‘无痛医院’是顺势所需,开创一个将痛苦降低到最小化的医学诊疗新时代。”医院院长连鸿凯在动员时这样说。医院该给患者什么?其核心就是解除病痛。传统的医疗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为疾病检查、治疗,痛苦是难免的,而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中,“无痛医疗”已成为医学发展的方向,病人有免除痛苦的权利。“无痛医院”对医院提出了更高要求,体现了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尊重,无疑也给医务人员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和压力。 王俊高兴地说,医院领导如此高度重视护理工作,作为护士,没有理由不将无痛服务进行到底。

伤员救助 川豫深情难忘

“五月十二最难忘,谁知大祸从天降。四川人民受了灾,家乡如同水洗光。党和政府发号召,河南人民即响应,急派专列把咱接。领导医生真是棒,亲临灾区救死伤。护士志愿者更是忙,衣食住行安排好,超过我们的想象。伤员治愈有保障,定能早日返回乡。恩深似海感谢党,子孙后代永不忘。”

“心连心”病房17床的患者杨素英的老伴、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恩益与同病房老乡牟秀明写诗一首,表达了自己对党、对河南人民及骨科医院的感激之情。

住院期间,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市骨科医院无微不至的关怀:各级专家数次会诊制订最佳治疗方案;心理咨询师全程心理疏导;食堂提供可口饭菜。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护理涉及理发、刮胡子、擦浴等,还提供书籍、报刊、各种棋牌供他们阅读休闲……

“把我妈留给你们照顾,一百个放心。”返乡的伤病员家属临别时这样对护士说。

“治伤员精益求精、细护理无微不至。”“治伤员品德高尚、细护理医术精湛。”临行前,震区伤员及家属向医院敬赠锦旗表达心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