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大地震周年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这一年 关爱中有我一路陪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这一年 关爱中有我一路陪你
全力援建
汶川地震发生后,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和市红十字会在二七广场联合举行大型募捐活动。
施工突击队奔赴灾区。
万众一心托起生命的希望。

震后一年间,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所蕴涵的非凡力量一直在延续。

一年来,各省市不仅给灾区带去了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援,更带去了全国人民的手足深情。

从爱心捐助、灾区抢险、物资抢运到救治伤员、安置学童、援建江油,郑州,一直冲锋在前。许多艰辛,许多深情,蕴涵的是郑州责任,彰显的是郑州力量。

爱心捐助

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积极行动奉献爱心。

全市人民都认为这是“郑州责任”!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刚刚发生,绿城郑州便掀起了滚滚爱的热潮。

5月14日早上8:30,市委市政府大院内。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郑州军分区五大班子领导同志和市直机关各部门干部为灾区人民捐款仪式庄重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等市领导走到“心”字形红色捐款箱前,率先投进自己的爱心。王文超在现场向全市人民发出号召,紧急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现场,市血液中心的两辆采血车被沸腾的志愿者所包围,赵建才也出现在献血者队伍中。他一边伸出手臂,一边对记者说:“支援灾区,郑州将全力以赴!”

短短20分钟,现场捐款9.142万元。还是在这一天,市委、市政府宣布:郑州市向灾区捐款50万元。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建生、市政协主席李秀奇,带领市人大、市政协机关干部踊跃捐款。

大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成了最忙碌的中心,各项工作的重心转向:“支援灾区,抗震救灾!”

5月19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我市支援抗震救灾工作作出专题部署。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提出七项重点要求:把抗震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支持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各相关单位要时刻做好准备,随时听候命令,奔赴灾区一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奉献爱心,积极捐赠。

5月26日,市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作出专题部署。市长赵建才指出,要不遗余力、不惜代价,全力以赴支援地震灾区,并就过渡安置房建设,救灾物资的生产、运输、安装,灾区伤员救治、灾区学生来郑就学等多个议题进行“一揽子”定盘安排。

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和号召,立即在全市引起反响和行动。市领导率先捐款烘热了党员干部的激情与热血,各县(市)区、各级党政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大家把支援灾区看做是“郑州责任”,要在“第一时间”把我们郑州人民的爱送到灾区。

市直各委局迅速行动起来了。六县(市)迅速行动起来了。六区迅速行动起来了。国有企业迅速行动起来了。工商企业迅速行动起来了。短短几天时间,数以千万计的捐款送达灾区。

全市37万共产党员也迅速行动起来了。短短几天,共捐款6600万元。这笔“特殊党费”,是郑州市全体党员的“特别爱心”,款额高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受到中组部表扬。

祖国是灾区人民的后盾,我们是灾区群众的亲人,700多万郑州人民向灾区献出真诚的爱心。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责任意识”在郑州的大街小巷、在每一位市民身上都体现得淋漓尽致,700多万郑州人民向灾区人民献出了一串又一串的爱——

5月14日,在大地震发生48小时后,郑州日报社新闻大厦前。由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和市红十字会联合发起爱心总动员“情系灾区赈灾捐款”活动,一小时即募集款物140多万元。

在大灾大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但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汇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难除以13亿也会变得微不足道。截至6月25日11时,郑州市共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38亿元,捐送物品折款8666万元,两项累加超过两亿元。

灾区抢险

一场特大地震,在中国版图上、在中国人的心上震出了一条深深的裂痕。

灾情就是命令!

14日凌晨1时,新郑机场。

“接公安部命令,我们现在飞往灾区,大家一定要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副武装的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黄保卫在飞机前给206名特警下达了简单而有力的动员令。

15日下午,郑州特警按公安部指令,从都江堰出发,前往重灾区汶川县漩口镇救援。

“山体塌方、桥梁断裂、路基损毁,无法乘车,全部徒步!”

山还在摇,地还在颤。郑州特警没有停滞、没有退缩,冒着随时发生塌方、泥石流的危险,勇往直前。

当郑州公安”“郑州特警”的队旗插在了宫宇村的废墟上,村民们热泪盈眶地高呼:“党和政府没有忘了我们,我们有希望了!”   5月17日,是郑州特警、郑州公安民警最难以忘怀的日子。

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漩口镇视察灾情,并亲切慰问了郑州特警,对郑州自带装备、加快救援速度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总书记的亲切慰问、殷切勉励极大激励、鼓舞了郑州特警队员的士气和斗志,当天,郑州特警安全疏散出1500名群众,挖出两具遇难者遗体。  

郑州特警,在灾区共出动警力1800余人次,挖出遇难者遗体14具、转移灾区伤病员及受灾群众11000余人、临时安置群众600余人、转运救灾物资4500余件、清理平整废墟7处……

郑州消防,在8天的救援中,成功解救出53名被埋压群众,其中5人生还。其中用近30个小时,救出了被压在楼下104小时和124小时的两名群众,创造了生命奇迹,创造了救援奇迹;在国家救援中心统计的本次地震8例最经典救援中,占据了两例。

水停了,电停了,电话通讯中断了……强烈的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也破坏了抢救生命、恢复生产生活的“生命线”。

面对空前的时艰,郑州供水、供电和网络通信战线干部员工主动请缨,请战书、军令状纷至沓来。他们中,有父女两人,有新婚夫妻,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也有临近退休的老司机。

为了能上前线,年已48 岁的郑州网通员工刘震雷,把年龄改成了35 岁。他说:“让我去,我当过兵,有在艰苦环境下工作的经验。”

郑州电力设计院老党员邵孟哲、女儿邵鹏、女婿曹亚旭同时向单位递交申请,投身抗震救灾一线。

地震发生的当天晚8点,郑州网通公司员工张向阳、李根锁、李亚鹏组成的抢险队便奔赴四川;5月14日,郑州供电公司106名救灾队员踏上灾区救援之路,成为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外省电力救援队伍;5月19日,郑州供水抢险突击队38名队员紧急集结,火速向绵竹开进。

余震一波接一波,救援险情不断。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郑州抢险队临危不惧,争分夺秒进行施工,尽最大可能保障了灾区的通信、照明,让灾区人民重新喝到洁净甘甜的自来水。

救死扶伤

大爱无疆,责任在肩。

汶川地震,中国选择了坚强。绿城郑州也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爱的重量,扛起了灾区人民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念和希望。

5月14日,大地震刚刚三天。来自郑州的第一批医疗队118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抢救伤员,执行消杀任务。

5月15日,郑州第二批抗震救灾防病应急队11人,再次携带1000公斤环境消杀药械抵达资阳,进而转战汶川。

5月17日,以郑州市疾控中心为主,组成第三批河南省卫生防疫救援队。

震后灾区最大的危险是不可知的疫情。陈家坝乡龙湾村是地震的重灾区,也是消杀的重点区。防疫队挑选6名队员组成突击队,在没有任何防护保障的情况下毅然进入乡镇中心,成为第一支进入该地区执行消杀任务的防疫队。

6月2日、5日,郑州市再次派出两批援川卫生防疫救援队,他们坚守抗震前线20余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深入北川县桂溪乡、陈家坝乡各个村组进行防疫消杀、卫生宣教、心理干预。

6月20日,郑州对口支援四川江油医疗救护队再次启程,将郑州对灾区人民的救援和爱心继续延伸传递……

6540个帐篷、3456户家庭、1089个厕所、1347个垃圾堆、1204处病源孳生点进行消杀,消杀面积24万平方米,防病宣教30015人次,心理干预8419人次……这组数字,记录着郑州防疫尖兵在灾区的日日夜夜,定格着郑州防疫尖兵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滴汗水,也述说着郑州防疫尖兵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坚定信心。

在前线,来自郑州的白衣战士临危不惧、奋不顾身救死扶伤;在后方,郑州的医疗工作者和有关部门更没有丝毫懈怠,热情迎接、精心救治千里之外的灾区伤员——

“大爱郑州”、“回家了,放心吧”、“手拉手,心连心”……市中心医院,到处悬挂着充满深情的粉红色标语,让来自四川的同胞感受到浓浓暖意。

市五院为病员准备了服装、生活用品,还专门安排未启用的新病房楼二层楼作为接治伤员的病区。

市民政局为震区伤员、陪护亲属每人发放两套衣服,省插花协会送来花篮。

共青团郑州市委、郑州市少工委举办主题队会活动,号召少先队员与来郑的孩子结成“红领巾手拉手小伙伴”。

市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市属各学校,及时接收需转入郑州市就读的灾区学生,并免除所有费用。

在“经过生死十日”的大抢救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震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的重大战略部署,包括河南在内的19个省市承担了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任务,要求每年以不低于本省1%的财力支援灾区,河南省与江油市结成了对子。

作为中国首家“卫生填埋一揽子设备”制造商,宇通重工接到定制灾区专用车辆的任务后,工人放弃周末休息,24小时连轴转,赶制生产,两天就完成两台洒水消毒车、一台吸污车和一台垃圾清运车的生产任务。

对口支援江油,郑州将在江油建设3814套过渡安置房,占全省任务的64%。郑州9家活动房生产企业昼夜加班,不到一个月,就生产过渡安置房6958套。

地震过后,百废待兴。特别是我市对口援建的四个镇就占江油市总人口的1/5,四镇仅房屋损毁就达400多万平方米,地震还造成三合镇36家企业全部停产……

面对严重灾情,郑州义无反顾地担纲援建“排头兵”重任,首年度安排支援资金2.19亿元,占全省援建资金总额的1/4强。去年9月5日,我市对口支援江油市三合、彰明、青莲、九岭四镇第一批项目协议正式签订,签订项目内容涉及居民集中点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敬老院重建,安全饮水工程等,估算投资7202万元。援建9个月来,我市承担的第一批共计20个援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625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全部开工,有的业已竣工交付使用。

据权威专家介绍,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大约3%~5%的人群患有创伤后应急障碍,人数约在36万到60万,而在这些患者群中,具有自杀倾向的近10%。针对此,团市委12355青少年维权及心理咨询中心正筹备第4次前往四川江油等灾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开展讲座、团体活动。

郑州江油,爱心牵手,共克时艰,风雨同舟。我们坚信,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心之路将向着远方延伸、再延伸!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