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拖欠垃圾费最高罚1万
特色学校招1525人
50万元专项经费
奖励举报有功者
政府部门服务行业平均满意率向好
市规划局
“讲树促”重实效
重要地名更改
需听市民意见
10项细则
方便豫台人员往来
农业类院校
高额奖学金诱学子
军民携手共谱华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为河南信息化培养人才在重大事件中显神威
军民携手共谱华章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支援河南信息化建设纪实

通讯员 李 杨 李玉明 本报记者 刘国润

1999年4月2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电子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址郑州。拥有50多年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的三所学院集合在同一面旗帜下,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振奋号角声中扬帆起航。

为河南信息化培养人才

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变人口资源大省为人力资源大省……“十五”期间,河南的一系列战略部署高瞻远瞩,格局不凡。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多,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急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更是培养比例偏少。

为驻地培养信息技术人才,以实际行动支援地方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军唯一一所以“信息”冠名的高等军事学府,信大义不容辞。

信大是全国重点理工科高等院校,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学科,学科专业覆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安全和信息应用等几乎信息技术的全部领域。

该校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院士比例占河南高校全部院士的27%。

可以说,信大是国内信息技术要素最全、学科最具优势、综合实力最强的信息科技类大学。

2001年7月,河南省政府与信大正式签署信息技术类学生培训协议。信大为信息技术类培训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片沃土。

2003年,学生李翰飞获得摩托罗拉全球创新论坛一等奖;2004年,“信大”培训生首次组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各1个,河南省一等奖6个,在河南高校中名列榜首;2006年,学生水田发明的钢芯轴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在重大事件中显神威

2008年,我们的祖国经受了一次次重大考验。关键时刻,信大频频亮剑。

5月,派出抗震救灾地理信息保障分队抢进四川灾区,参与编制提供了数十万张灾后地形影像资料,为救灾部队兵力展开、快速救援提供了急需的地理信息支持。

7月,组成技术保障分队,携带自主研制的设备,奔赴奥运赛场,为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强的信息技术保障。

9月,“神舟七号”主着陆场。搜救官兵在信大研制的“‘神舟’飞船主着陆场地理信息保障系统”引导下,实时跟踪返回舱,快速准确定位,保障了翟志刚等三位航天英雄安全回家。

信大能够在党中央最需要的时刻频频出手,凭借的是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1999年以来,该校科研规模逐年扩大,在研科研项目达到近千项,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49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8项,军队(省部级)一等奖47项、二等奖148项。

近年来,信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向民用转化的速度,积极为河南省信息化建设破解难题,全面融入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释放出了惊人能量。

中国第一台大中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路由器、第一套“基于IP的CDMA2000-1X移动通信系统”、全球规模最大的宽带互动流媒体国家高性能宽带信息网……这一连串的“第一”使郑州成为中国信息技术版图上最闪亮、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助河南信息化建设上台阶

“信大应当成为河南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愿意举全校之力,帮助河南做大、做强信息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信大校长邬江兴院士坚定地说。

2008年12月,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开工建设,“信息工程大学产学研基地”正式落户。信大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2项。

为了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信大先后与省信息产业厅、郑州市政府等部门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郑州市IT企业签订了合作项目55项,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

一所名校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所发挥作用不可估量。近年来,在信大的带动下,河南在国内外信息技术领域的学术活跃度不断增强。

2008年10月,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郑州召开。

12月,第三届可信计算与信息安全学术会议在郑州召开。

今年4月,在信大的主持安排下,国家863重大项目“新一代高可信网络”总体组会议在郑州召开。

60年前的1949年11月26日,毛主席为信大的前身军委工校亲笔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之前,毛主席曾多次题写过“为人民服务”,题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有史可查的第一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建校之初就融入以校训“求是、创新、奉献”为主体的大学精神文化中,融入每一名官兵的灵魂和血脉。视人民为亲人,视驻地为家乡,全心全意为河南的发展建设服务,已经体现在每一个信大人的实际行动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