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浮沉
北京诱惑
真情 真知 真实
什么是“黑色幽默”
《老公,你跑不掉了》
解放前郑州的西药业
享 受 散 步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解放前郑州的西药业

瑞 明 方 圆

郑州西药业的形成和发展距今已有94年的历史。

民国4年(1915年),经理人田志斌看到郑州交通发达,各地商贾行旅云集郑州,人口日益增多,为西药业的发展带来了商机。于是筹资在大同路路北租三间门面房开设了一家西药房,所经销的西药全由沿海大城市购进,故名“中西大药房”,这是郑州最早的西药房。西药又号称“洋药”,其实起初销售的种类并不多,只是些碘酒、阿司匹林、大安片、606针剂一类的,医用者多是富豪官吏、殷实大户。1支德国产的606针剂就需银元5~6元。普通百姓不敢问津。据业内老人回忆:1920年前后,郑州除有两家教会办的西医院、郑州地方办的一家施医所,德化街路东还有一家博济女医院,以西药诊治妇女病兼看内科,由西药大夫开药治病,效果来得快,逐渐受到人们的信任。之后,郑州挂牌行医的西医诊所有5家陆续开始接诊,一时门庭若市。医院、诊所的增多,又应运而生了“中法”、“良济”、“中华”、“陆太和”、“五洲”等多家较大药房。此时,郑州西药进货渠道,大药房直接到上海、广州、天津等地采购,小药店多采取函购邮递。而随着国产西药相继问世,郑州西药房开始购进国产药品,西药房不仅品种增多,还售小型医疗器械,如剪、刀、玻璃器皿等。当年郑州西药行业还没有批发门店,个别大药房和行商干起了兼营批发业务,西药生意日益旺销,渐入佳境。1937年5月,郑州西药从业人员已达到300人,很快成立了西药行业公会。抗日战争爆发后,交通不便,市场上西药紧张,主要靠行商带药进郑,兑给药房或商贩分销。抗战胜利后,郑州市场对西药的需求大增。尤其是郑州的诊所医院大都与本地药房挂钩进货的多起来,带来了西药业一种新的购销方式。但是西药价格很不稳定,一种药品往往一日内数易其价,紧俏商品更是漫天要价,为了多做生意,增加品种,赢得利润,药房只好直接派人常驻上海等地进货,以减少环节,节约开支,在行业之间相互调货,转手经营,这在郑州西药业属常见事。

郑州西药业是个新兴行业,虽起步较晚,历经战乱、自然灾害等,但它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发展较快。从1930年到郑州解放初,主要大街上已有西药房70多家,除早年起家的几家较大药房外,随后又陆续有“六生”、“信谊”、“万国”等较大药房开业,还有10多家卖西药的摊贩,构成了郑州西药行业经销的基本状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