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发现,高考状元毕业后大多“销声匿迹”,仅十分之一状元职业“有案可查”,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职业发展状况与当初所受到的关注和期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考状元是否一定能够成才?目前社会大众对高考状元的关注是否给他们增添了很多压力呢?媒体应该如何来报道高考状元?新浪教育频道特别对话北京大学招生办主任刘明利,为大家解读“高考状元是否一定能成才”,以下为采访实录。
新浪教育:请问您是如何看待高考状元的?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其实我们早已经对状元的称呼改为各省市第一名了,他们只是优秀群体中的一员,一次高考考试的最高分成绩获得者,不代表他一定会比别人分数高,或者更优秀。
新浪教育:北大每年有多少状元?招生的时候会不会特别在意状元的数量?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1994年以来录取所谓状元580多名,近些年每年大约四五十个,北京大学招生成绩不以录取状元为唯一标准,但状元数基本上在高校中是最多的,所以也不会太在意状元的多少,2007年和2008年已经不再公布每年的招收状元数字了。
新浪教育:状元进入北大后将会享受什么样的优待?在培养模式上有没有其特殊性?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进入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都可以申请北京大学新生奖学金,状元一样可以,而且他们大多数都获得了最高金额;但在培养方面,所有北京大学的学生都是同样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没有特殊照顾。
新浪教育:如何看待目前社会上对状元炒作过热的现象?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状元热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对极端优秀者的追崇,目前我们不应鼓励,也不应打击,应随其自然,建议媒体不要过分宣传和推崇。
新浪教育:国外大学有没有类似状元的情况?状元与成才有必然关系吗?
北大招办主任刘明利:国际上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状元’的热崇情节,但他们同样对于考试成绩最优秀者给予特别的器重,并为他们提供高额的奖学金。高考状元只是表明在学习能力和获得知识量上一个人的能力,并不代表一定“成才”,但成才的比例上应该还是很高的。
我不赞成一提起状元就有“书呆子”和“神童”的概念,对他们的调查研究应该更客观些。获得状元的高考分数的同学只是优秀学生中的一个代表,他应该和一个优秀群体中的学生一样被看待。同时他们也承受着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压力,正确地理解别人对自己的盲目崇拜和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对“状元”的成长与成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摘自新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