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给普京拍照
赵本山的管理
有成就的人都单纯和热情
汉字在韩国
日本人敬畏汉字
多问一句话
各国国库存什么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赵本山的管理

成本控制

因为是农民的儿子,赵本山在成本控制上有一套。首先,他每次选景都只在一个地方,即家乡铁岭地区的开原市,政府为他一路开绿灯,从不收取场租。《刘老根》中的外景“龙泉山庄”、“凤舞山庄”由当地投资建设,现在已成为旅游景点。其次,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自己的徒弟和员工,过去还有宁静、范伟等人加盟。赵本山的徒弟张小飞说,以后师傅要全用自己人,自己人片酬较低。

电视剧的演员全是唱二人转的,白天拍戏,晚上演出,开一份工资就可以。不仅演员,每个职员也不能只做一份工作。在“本山传媒”,像吴一迪这样既演戏又当总裁助理的不止一人,赵本山本人的助理阿豪就在《马大帅》中扮演一个也叫阿豪的混混儿。就连员工公寓的服务员,晚上还要到剧场检票,一个萝卜好几个坑。二人转有些非专业化因素,所以,二人转演员在台上分别饰演好几个角色,这样也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人员,节约成本。

投资专一

赵本山在投资上极其小心。入主“辽足”被外界认为是失败的动作。实际上,赵本山的企业并未在足球上投入一分钱,他觉得上当,是因为他浪费了时间、精力。他的第一桶金,是靠煤炭、钢材的贸易赚来的,但他不想回顾这段发家史,他迅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文化产业方面。

一般来说,国家级院团每年演出100场左右,收入2000万元。“本山传媒”和中央歌舞团人员相当,都是300多人,但“本山传媒”2007年演出了1990场,收入5800万元,超过任何一家国家级院团。“本山传媒”每年至少拍两部电视剧。赵本山提出的口号是:“打造中国文艺界最多的明星,打造中国最大的笑产业”。他的经济链,是二人转弟子们通过电视剧提高知名度,再回到舞台,名演员只要站在台上,观众就会大把往外掏钱。

除了足球,他很少做不熟悉的投资,影视剧也不拍农村之外的题材。

管人艺术

徒弟出名后,会有很多商业演出,赵本山对待徒弟的办法是“训完再哄”。他说:“我这些弟子,一个人有八个心眼,但谁也骗不了我。”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和几个演员曾私自走穴。赵本山写了一份处理意见,上面有四个字:“我很痛心”。其中,有一位演员被撤销了艺术团副团长的职务。徒弟们私下里管赵本山叫“老爸”,张小飞和“小沈阳”都说:“头都磕了,和老爹一样的。”

他们在与公司签合同的时候,连看都不看一眼,东北人觉得感情比合同重要。压轴的名演员比唱头码的新演员报酬多两倍以上,他们的年终奖并不多,一般是三五千元。高兴了也没准过年时发一个大红包。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上,大弟子李正春的遗孀从赵本山手里接过了10万元钱。她家的生活今后也由赵本山负责。

徒弟两口子打架、闹离婚,赵本山也要管,他用“感情加竞争”拴住徒弟的心。人品好、走红的徒弟,他会更宠爱一些,上戏的机会也多,所以,弟子们要争相表现。

用人随意

赵本山某次拍广告,认识了厂家的代言人吴一迪,立即就让她来自己公司上班;去云南拍《落叶归根》,他从当地带个司机回家;去满洲里谈合作,把一个舞蹈演员及其父母都带回来。他看人只凭第一印象,如果第一眼不对,他就不会喜欢这个人。

赵本山除了依靠直觉和面相识人,他还不和属兔的人交往。他父亲属兔,从小不管他,尽管他为父亲养老送终,内心还是有阴影的。他做生意时,吃过几次属兔的人的亏,他自己又属鸡,于是深信鸡兔相克。

在东北,不是所有人都对赵本山没有微词,但要具体说他的缺点,众人都保持沉默。在他们心中,赵本山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东北的名片,具体曲折处,不足与外人道。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