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专项农药打假 案值166万
爱国歌曲大家唱启幕
我市启动爱国主义教育
市民吃热带水果更方便
就业困惑多听大讲堂
天热引来游泳热
夏凉催火“夜经济”
图片新闻
火车站东出站口
广场拟改造
我市首批科技创新
团队及人才开评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大旱丰收得益于科学种田
新郑小麦单产1200多斤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昨日,骄阳似火,新郑市梨河镇七里堂村村民李好学却早早来到地头,等待农业专家来测小麦产量。经过测产和实收后统计,新郑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全民激动地告诉老李:“大旱之年,采取保护性耕作的小麦平均每亩收成达1200多斤,亩产比去年增加80斤!”

说到丰收的原因,老李一脸自豪:“科学种田就是好啊,原来没搞保护性耕作的时候,种地成本很大,按照传统的种植模式,只是一个劲地上化肥,但是庄稼产量也并不高,后来通过实施保护性耕作后,化肥投入量少了,也不用犁地了,大旱的时候浇一次水就行,种植成本自然降低了,产量比原来还要高。”

“保护性耕作技术又名‘懒汉种植法’,是相对于传统种植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打破传统的耕作方式,通过免耕播种机一次性完成破茬、松土、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项耕作程序。”市农机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从科学种田中受益的李好学对种粮有了更大的热情,他说自己有一个新想法:“我准备今年承包二三十亩地,继续扩大保护性耕作的面积,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原来, 从2002年开始,市农机局在全市农村推广以降支增收为目的的保护性耕作,引导广大农民依靠科学种田增产增收。

“全市目前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10万亩,较传统耕作相比,每年每亩可增产粮食四五十公斤,节省机械等作业支出80元左右,这样每亩节支增收130元左右,全市农民就可增加收入1300万元。”市农机局副局长左炎民对记者说。实践证明,实施保护性耕作,既推进了传统耕作制度的改革,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