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约成为
一种习惯
陈 锋 卢文军
昨日是全省公共机构能源紧缺体验日。范围之广,规模之大,令人欣喜。相信,参与其中的人,肯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但最让人担心的是,有人把体验日仅仅作为一种形式,这一天一过,浪费现象依然。这与增强我们的能源危机意识和节能意识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也与我们创建节约型社会是不相协调的。
有一则公益广告让人印象深刻——“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可以说,我们也都知道,这不是危言耸听,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节约用水的又有几人?相反,在公共场所,很多人总以为浪费的不是自己的,浪费就浪费了,以此来寻求一种心安理得。于是,经常出现水滴成线的时候也无人问津,无人上前一步拧上一下。
看似事不关己,实则紧密相连。大家节约的,最终是大家的,享受最终节约成果的,是我们每个人。
公共机构体验能源短缺,要想达到预想的成效,人的因素至关重要,除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投入,推广新产品、新技术等举措外,关键是要培养人的节约习惯,节能意识。当然,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养成的,对于公共机构而言,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把节能的目标分解,与年终的评优评先挂钩等,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通过制度来约束和培养。
你节约,我节约,大家都节约,才能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