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真实的段子
多亏有一个假想敌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包拯题诗拒寿礼
美国FBI测谎独家秘笈
只用科学侍奉上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美国FBI测谎独家秘笈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职员审问嫌犯时,是通过哪些简单的信号识别谎言的呢?

招数1:

反复问说谎者同一个问题

问一个人问题,然后等他们回答。问第二次,回答会保持不变。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留一段空隙。在这期间,他们的身体会平静下来,他们会想,“我已经蒙混过关了。”

在所有的生理反应消退后,身体放松成为正常状态。当你趁他们不注意再次问这个问题时,他们已经不在说谎的状态中了,他们不是恼羞成怒,就会倾向于坦白。如果一个人说:“我不是已经和你说过这件事了吗?”然后才勃然大怒,这多半是在欺骗。也可能对你说:“事情是这样的,我还是对你直说了吧。”

招数2:

说谎者从不忘记

记住一个时间段的所有细节是很困难的。但是说谎者在陈述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因为他们已经在头脑的假定情景中把一切都想好了。他们绝不会说,“等一下,我说错了。”不过恰恰是在陈述时不愿承认自己有错暴露了他们。

招数3:

音量和声调突变

说谎者的声音会不自觉地拔高,这是因为说谎者为了掩饰虚弱的内心。

招数4:真实表情闪现时间极短 

人维持一个正常的表情会有几秒钟,但是在“伪装的脸”上,真实的情感会在脸上停留极短的时间,所以你得小心观察。一个著名的轶事是,美国保密局提供的胶片中,比尔·克林顿说到莫尼卡·莱温斯基时,他的前额微微皱了一下,然后迅即恢复了平静。

招数5:

说谎时鼻子会变大

你知道说谎时你的鼻子会变大吗?你的身体在说谎时的反应是多余的血液流到脸上。一些人整个面部都变红了。这还会使你的鼻子膨胀几毫米。当然,这通过肉眼是观察不到的,但是说谎者会觉得鼻子不舒服,不经意地触摸它——这是说谎的体现。

摘自《新闻周刊》

董小宛从良后的“食色生活”

常说,青楼妓院是个大酱缸,里里外外没什么好玩意儿。当然,这是老百姓糟蹋纨绔子弟与花花公子的气话。尽管也吃“花酒”,也睡妓女,“复社”的名士——冒辟疆公子,似乎是个大大的例外。在人海之中,撞上了他,董小宛的苦难人生便彻底脱胎换骨了。

明亡后小宛随冒家逃难,此后与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冒襄,字辟疆,南直隶扬州府泰州如皋县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九年三月。他家属于如皋城里的文化世家、名门望族。这个小伙子一表人才、风流倜傥。学问,有;抱负,有;金银,有;男人那些乱七八糟的毛病,也有。要不,怎会在高消费的“红灯区”邂逅秦淮河上的一等“花魁”呢?他比董小宛大13岁,相逢那年,冒辟疆已经28岁了。将近而立,征服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简直是手到擒来。二人一拍即合,发誓要不离不弃、患难与共地过一辈子。

从良之后,董小宛由“窑姐儿”摇身一变成了“冒夫人”,虽说是偏房小妾,将来也算有依靠了。作为小妾,董小宛笼络丈夫的看家本事就一条,那就是吃好喝好——靠“情调”,勾住男人的嘴,管住男人的胃,揽住男人的心。

女人会做饭,等于拴住了男人的心。董小宛天生就是“美厨名师”的材料。据说,她“口轻”,不待见肥美甘甜的吃食。便用一小壶芥茶温淘米饭,随后,就着两小碟水菜香豉细嚼慢咽。偏偏冒辟疆“口重”,最喜欢甜食、海味和腊肉熏肠。怎么办?乖巧的小宛立刻换口味,挖空心思替丈夫缓解口腹之欲。花样多了——精心制作花露,采撷新鲜花蕊,将花汁渗溶到香露中。这样制出的花露入口喷鼻,世上少有。酒后,用白瓷杯盛出几十种花露,聊以消渴。另外,她亲手腌制咸菜,黄者如金,绿者如翠。她做的火肉有松柏之味,风鱼有麂鹿之味,醉蛤如桃花,松虾如龙须,油鲳如鲟鱼,烘兔酥鸡如饼饵……

小宛还醉心于研究食谱,就像清朝大才子袁枚一样,把解馋的经验编纂成一部香满天下的《随园食单》。小宛可是有心人,既总结理论,也玩真格的,听说哪儿有新鲜风味,必定跑去讨教。现在人们常吃的“虎皮肉”,又叫“走油肉”,就是她的手艺,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董肉”。

她还善于制作糖点。早在秦淮时,就曾用芝麻、炒面、饴糖、松子、桃仁和麻油作为原料制成酥糖,切成长五分、宽三分、厚一分的方块。这种甜点,外黄内酥,甜而不腻,人们称为“董糖”,如今,扬州的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以及如皋水明楼牌“董糖”,都是款待四海宾朋的土特产。

此外,董小宛和冒辟疆都喜欢静坐闻香。小宛最珍爱东莞人视为绝品的“女儿香”。她“隔纱燃香”,讲究品香时的风味与情调。这很像当下的“小资”,喝一碗豆腐脑,也要铺开餐巾,播放烂漫的古典音乐。他们两口子就这么牛气,往清幽的屋子里一坐,纱帏低垂,门户半掩,在明月清风中,静享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的沉香——果然是好生活呀。

可惜,好景不长,灾难就来叩门了。冒辟疆忽然得了两场大病。第一次,胃病下血,水米不进。吓得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衣不解带地服侍了整整两个月。第二次,背上生疽,痛不能卧。小宛就一宿一宿地抱着丈夫,让他靠着自己入睡。一百天下来,董小宛“人比黄花瘦”,几乎都脱相了。然而,这个贤惠的女子,始终优雅地微笑着,一句抱怨的话也不说。难怪冒辟疆满足地说:我一生的清福,都和小宛共处,在这九年中,一点一点地享用完了。

顺治八年正月初二,在冒辟疆痛彻心扉的哀哭声中,小宛先走了一步,年仅28岁。她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还紧紧地攥住丈夫的手,一往情深,心满意足……

摘自《意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