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武国忠来郑
讲解《黄帝内经使用手册》
百余专家
助推领导干部读书活动
文化遗产日
河南博物院奏响华夏古乐
我市公布
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飙戏孙红雷 压力有点大
中原大舞台
愿他的声音常驻心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愿他的声音常驻心间
——首都群众送别播音员罗京
罗 京 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历任央视新闻编辑部副科长、新闻采编部播音组副组长、播音指导。2003年当选全国十佳岗位能手。2004年至2008年,连续5年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最佳播音主持人。
6月11日,两名群众在队伍中举起自己撰写的挽联。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近千名群众自发到现场送别罗京。 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无论你走多远,也走不出我们的思念。”11日上午,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罗京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在告别仪式现场,这幅由热爱他的观众挂起的挽联勾起了人们无尽的回忆。

■新华社记者 赵 超

几天前,一个依旧年轻的生命悄然逝去,罗京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48岁。

早上7时,除了大批赶来送别的群众,陆续有罗京生前好友、同事赶到八宝山,由于人数众多,告别仪式的开始时间提前了半小时。

灵堂内肃穆安静,罗京躺在鲜花丛中,身着深色西服,系彩色领带,面容安详,平和如旧,他的妻子和儿子伫立一旁。在亲属一一告别后,中央电视台派代表抱着罗京的半身雕像进入灵堂。

董卿、王宁、水均益等中央电视台的众多主持人纷纷来到现场,带着悲伤和缅怀送罗京最后一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郎永淳说:“罗京老师是我们工作的楷模,我们一定会把对他的思念化作动力用在工作中。”

10时许,自发前来哀悼罗京的群众已在烈日下排起长队,队伍一直蜿蜒到八宝山公墓大门外,足有上百米。

“噩耗惊徘,凝目如梦激情怀。思声容念,爱国敬业风范巅。”这是告别仪式现场一位老者送给罗京的诗句。那张无数人熟知的面容,那个无数人熟悉的声音,如今都已离去,只留下一串永恒的回忆,留给热爱他的观众无数的叹息和泪水。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60多名学生也早早地赶来送别罗京。前一天,他们为大师兄举办了一场追思会,今天又为他献上了花圈。播音专业大一学生张宁玲说:“罗京老师对播音的执著热爱,对工作的负责精神,还有亲切质朴的播音风格,都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更会对我们这些后辈产生深远影响。”

告别仪式进行的同时,众多网友也在网上灵堂寄托着哀思,“祝福好人一路平安”,“天堂里,你依然是最棒的主持人”,“愿你的声音继续伴随我们成长”……一句句温暖的留言让人感怀动容。

临近正午,送别的人群高举着罗京的照片,仍不肯散去。最后,在场的群众用整齐而响亮的掌声送去了对罗京最后的祝福。

罗京走了,留下的是永不谢幕的记忆;罗京走了,留下的是穿越时空的声音。

罗京,愿你一路走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